在2025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自然资源部发布了全国第二批矿区生态修复典型案例。新巨龙公司凭借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突出成效入选,全国仅30个项目获评。
科学规划,引领绿色发展
新巨龙公司始终坚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从规划之初便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每一个环节。在塌陷地治理中,该公司遵循“宜农则农、宜水则水、宜生态则生态、宜产业则产业”原则,通过整体设计、分步实施,推动治理、转型与发展良性循环。
面对生态挑战,他们坚持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矿区开发全过程,创新推出了“土地动态复垦”模式,探索“开采—复垦—开发”三同步治理路径,科学制定开采与治理规划,合理安排开采顺序,优先开采对生态影响较小的区域,严格控制开采强度,依托数字化技术实时监测,实现安全高效开采。

(治理后河道环境)
这一创新实践不仅极大改善了生态环境,还实现了资源高效利用,成功将塌陷区打造成生态锦绣地,被评为“国家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巨野方案”。
多元协同,织就“三锦”画卷
该公司联合多所高校院所,系统分析塌陷地土壤属性与塌陷程度,科学评估地质灾害、地下水环境及土地资源等方面的潜在影响,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治理”,打造出独具特色的生态修复画卷。

(智能温室)
该公司聚力提升耕地质量,通过动态复垦,抢在土地完全沉陷前剥离熟土,运用挖深垫浅、土壤改良等技术,累计恢复耕地3634亩,建成保障区域粮食安全的“金色田园”;在深水区构建湿地生态系统,种植20余种水生植物,投放鱼虾苗种,吸引40余种数万只鸟类栖息,有效发挥“城市绿肺”功能;构建多元产业体系,整合塌陷区形成的耕地、湿地、淡水等资源,推动农业、林业、旅游等多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循环农业经济链,形成区域发展亮丽“名片”。
成效显著,树立区域样板
“我们依托‘地矿统筹、政府主导、企业出资、社会参与’的协同机制,系统推进塌陷区治理与产业开发,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协同提升。”该公司压煤搬迁办公室业务主管高晗说。通过持续治理,他们已完成治理面积19522.83亩,稳沉区域治理率达100%,累计投入资金约5亿元。

(建设观光码头)
这片曾经的塌陷区,如今竟成了激活经济、社会、生态三重惊喜的宝藏地!通过创新“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构建多元产业综合园区,打造了“巨龙美”绿色农业品牌,成功引种热带作物, “7 个农产品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证书”,并发展生态养殖与农文旅融合产业,累计创造1200个就业岗位,有效带动农民增收与区域经济发展。
在综合治理过程中,该公司助力乡村振兴,实现企业、地方与农民多方共赢,顺利完成15个村、2.2万人的和谐搬迁,通过技术培训带动5000户村民发展绿色种养殖。最让人惊叹的是,他们将7500.9亩积水区“变身”生态湿地,苗木种植面积达7500亩,培育紫叶李、海棠、法桐等56个品种共260万株,年可吸收二氧化碳502.5吨,释放氧气367.5吨,吸引数万只鸟类栖息,获评山东省林业“重点龙头企业”。
在取得瞩目成绩的同时,新巨龙公司先后荣获“国家农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国家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山东省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创新工程”等称号,获中央电视台、山东新闻联播等媒体广泛报道。这份亮眼的成绩单成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推动地方绿色发展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