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驿煤矿通过构建“设计优化+施工精控+养护智能”三重管理闭环,实现支护材料成本有效下降,单班掘进效率显著提升,巷道全周期服务年限延长,形成“一降双升三延长”的立体增效模式,让经营成本更省、生产效率更高、安全效益更优,全面驱动矿井高质量发展。
(定标测面减少误差)
设计优化织就巷道“安全网”
“南集皮工作面锚索由6.3米加长至8.3米,就像给巷道穿上了量身定制的‘钢筋铁甲’。”新驿煤矿掘进副总工程师杨秉真说道。
该矿通过锚索长度优化与初喷浆工艺组合,围岩变形量降低20%,一次成巷合格率达90%以上。在73上07皮顺(里段),技术人员根据煤层倾角变化动态调整施工坡度,既保证掘进效率又避免资源浪费。这种“设计零缺陷”理念贯穿始终,每米巷道支护方案都经过反复推敲验证,材料消耗精准到公斤级,较传统设计节约成本15%。同时,该矿建立“地质条件-岩性特点-服务年限”全息评估体系,在73上12工作面设计中通过优化支护参数,使巷道断面减少10%,掘进成本降低20%,优质支护材料利用率提升30%,真正实现“设计先行”的降本智慧。
(拉线动尺不返工)
激光“导航”绣出精品巷道
“现在打锚杆就像穿针引线,激光指向仪就是我们的‘金丝银线’。”掘进工区班长王新峰手持激光定位仪进行演示。他们创新推行的“一次成巷七步工作法”,将施工精度控制在毫米级:激光双线定位确保锚杆排距误差≤5mm,三级验收制度让每道工序都有“质量守门员”。特别是管线安装采用“挂线施工法”,管路平直度误差控制在5厘米内,实现了“横平竖直”的视觉标准。班组自检、互检与专检环环相扣,使返工率趋近于零,单班掘进效率提升10%。
“设计零缺陷、施工零返工、质量零容忍不是口号,是刻在骨子里的标准。”掘进工区区长解孝华如是说。更值得关注的是,该矿通过实施“一次成巷”工艺,单进效率提升10%,配合煤质溯源管理机制,使煤炭回收率提高10%,年节约支护材料成本10万元,设备故障率下降25%,形成了“施工高效、质量可控、成本节约”的良性循环。
(健康档案记录)
健康档案守护巷道“生命周期”
“巷道也会‘体检’,顶板离层仪就是我们的‘听诊器’。”该矿安全副总工程师、安全监察部部长齐春涛展示着巷道健康档案。通过顶板离层仪、锚杆测力计等“智能诊具”,实现每日动态监测;依据围岩变形量分级管理,建立预警机制。在73上12轨道顺槽,每条巷道都有专属“健康档案”,记录着从掘进到回采的全周期数据,使巷道服务年限延长35%,年节约维护成本超万元。正如该矿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苗磊所说:“巷道管理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要精心养护,才能实现真正的降本增效。”这种预防性维护理念,配合“彻底清理、区长标准、刚性执行、总结创新”的管理模式,使内业资料数据质量提升40%,排查整改问题实现100%闭环管理,形成了“设计-施工-养护”全链条精益管控模式。
全生命周期管理以“终生负责”的理念贯穿矿井发展全程,通过井下巷道整洁如新、设备运行平稳高效、职工标准化操作意识显著增强的具体成效,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现阶段性突破。该模式在降本增效与精益管理方面沉淀出可复制的实践经验,使每米巷道真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最终达成环境革新与管理理念深植的双重目标,为矿井长治久安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持久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