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用20天,我们就完成了掘进机核心部件的自主拆解、诊断与修复,直接省下65万元外委维修费!”在梁家煤矿机修厂,副厂长由洋指着修复一新的EBZ260掘进机介绍道。面对工序复杂、经验不足等难题,机修厂主动放弃外委维修,组建技术攻关团队,成功突破截割电机、一运驱动、行走马达等关键部件的自主维修瓶颈,实现了技术攻坚与成本节约的双赢。
思想先行 凝聚共识“添动力”
(强化自主维修)
今年以来,该矿将“降本增效”作为核心任务,多措并举、精准发力,持续培育成本管控的“新动能”。为强化思想引领,该矿深入开展形势任务教育,围绕生产经营中心工作,举办形势任务宣讲、“企业渡难关,我们怎么办?”大讨论、“微课堂”等系列活动,通过多层次、全覆盖、面对面的方式,向员工讲清成本管控与矿井发展的关系,大力倡导“一切成本皆可降”的理念,引导全员树牢“紧日子稳定过”的责任意识,养成“精打细算、精收细作、颗粒归仓”的行为习惯。
为激发全员参与回收复用与修旧利废的热情,该矿利用微信公众号开设“企业渡难关,我们怎么办”专栏,系列报道基层单位在会议精神转化、发展路径优化、提质增效融合等方面的实践做法,推动员工打破思维定式,以“思想破冰”引领“行动突围”,为经营管控措施落地提供了坚实的思想支撑。
模式创新 拓展降本“新路径”
(数据分析管控)
“这套系统运行一年多来,入库码货已成为标准流程。所有物资入库时,其编码、单位、时间、库位及‘四号定位’等关键信息都会被精准录入。”该矿经营副总师牟国涛介绍:“‘四号定位’相当于每件物资的身份证,基层区队只需输入物料编码,便能秒级定位所需材料,彻底告别了在各个库房间翻找的低效作业。”
为构建高效透明的“云上货仓”体系,该矿全面完成基础数据的导入与编码规范化,并对操作流程与管理细则进行多轮优化。系统引入的成本预警模块成效显著,可对各项可控费用进行精准的剩余额度预警,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坚持“区队领用满足两日生产需求”的原则,确保系统数据与井下消耗实时联动,有效提升了成本管控精度与生产效率。
“系统稳定运行一年来,效果超出预期。”牟国涛补充:“最直观的变化是仓储数据真正‘跑起来了’,物资寻位时间平均缩短70%以上。通过推动‘云上仓储’、集管库与井口供应站的深度融合,‘传统库房+智慧云仓’模式让超过95%的库存物资‘活了起来’,库存周转率提升25%。”
物资管控 盘活资源“增效益”
(深化节约意识)
面对当前煤炭市场严峻形势,该矿聚焦精益降本与优质运营,启动存量资产盘活专项行动,系统梳理材料与设备资源,提高调剂利用与变现能力,同步压减非生产性投资,严控非安全、非必要项目,优化资金投向。为提高物资管理水平,该矿严格执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强化预算计划与流程监管,深化修旧利废与周转复用,严控新材料投入,推动物资循环利用。
同时,该矿通过“线上信息平台+线下专项清查”模式,持续开展清仓利库,全面摸清“家底”;建立动态物资台账,实行划区管理,坚持“用旧不领新、能修则不废”的领用原则,最大限度实现物尽其用;依托线上平台实时发布旧料信息与库存动态,实现了从采购、领用到回交、复用的全流程精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