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彭庄煤矿聚焦降本增效核心目标,围绕“抠、创、淘”三字经,在精细管理、技术革新、修旧利废上精准发力,啃下成本控制的“硬骨头”。
精细管理“抠”效益
(预算管理)
他们在各工区推行“预算式”材料物资管理,为支护材料、日常检修耗材、备品备件等建立领用台账,设定定额标准,从源头精打细算。每日核算材料消耗,对超支情况深入分析,对节约行为给予奖励,以此强化全员成本意识。在生产过程中,积极优化生产组织,掘进后支护期间对设备停电闭锁,减少空转耗能;合理配置人力资源,避免人员窝工。
通过加强设备预防性检修,降低突发故障导致的非计划停机对生产的影响;强化风水管路日常维护,杜绝“跑冒滴漏”现象。同时,建立常用备件、工具共享储物箱,打破班组界限,提高工具周转效率,盘活闲置资源,减少重复采购。
技术创新“创”效益
(金点子征集)
彭庄煤矿广泛开展了金点子征集活动,鼓励员工集思广益,汇聚成本管控的群体智慧,深入查找本单位成本管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争当降本增效的标兵。同时,给予建议提出者适当奖励,激发全员参与“金点子”征集活动的热情,真正把降低成本、节能降耗、提高效益落到实处。
针对截齿磨损快的问题,他们优化截割头喷雾角度和压力,改善冷却降尘效果,延长截齿使用寿命,以小改小革破解材料磨损快的难题。通过积极优化支护参数,科学调整循环进尺与支护作业的衔接,有效缩短工序转换时间,2025年掘进效率较上年同期明显提升。
通过改造综掘机二运跑道电缆框及托架,减少设备故障率,井下掘进巷道迎头的防片帮网已悄然“换装”,由沉重的传统纤维网全面更换为新型超轻铁丝网;自主研制的“手动旋流除淤器”成功破解沉淀池清淤难题,通过物理离心分离技术实现淤泥高效清理,单次作业效率提升40%,减轻了职工劳动强度,为持续高效掘进提供了可靠保障。
修旧利废“淘”效益
(维修设备)
技术能手们化身“设备医生”,对损坏的锚杆机、托辊、风泵及综掘机相关零部件等进行专业拆解、清洗、检测、修复,让大量“下岗”设备设施重新“上岗”,修旧利废节约成本超9万元。通过一线员工的创新实践,将降本增效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
检修工李明通过拆解重组废旧设备(如油缸、钻箱),单次修旧利废创效数千元,并创新使用锂基酯润滑提升设备寿命;维修工张道山动态调整注油频次,避免材料浪费,其笔记本详细记录消耗数据,从细节中抠出效益;机电班长贾敬敬借助“望闻问切”维修法,搭建“配件超市”回收上千件再生零件,每件贴有维修记录“身份证”,带动班组形成“三必”工作法;在党员先锋带动下,掘进一区累计回收材料260余件,创效超35万元。
彭庄煤矿鼓励员工让“金点子”变成“金果子”,将废旧材料转化为井下实用工具或设施,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节约成本,引导全体员工“比学赶超”,营造了“人人关心成本、人人创造效益”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