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公司名称

您的位置: 首页
公司动态
基层声音

梁家煤矿:治理“尘水废” 矿山焕新颜

作者: 李继涛  封绍越   发布日期: 2025年08月13日

梁家煤矿锚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煤场扬尘治理、矿井水处理、危固废依法处置为重点,通过制度约束、风险防控、责任压实、隐患根治的全链条发力,让这座全国最大的海滨煤矿成为“尘不染、水长清、废有序”的绿色矿山。

(扬尘)

扬尘治理:制度与措施双管齐下

今年以来,梁家煤矿对煤炭加工厂进行了场地硬化并改造了排水沟,硬化场地面积8513㎡,挖排水沟并敷设管路608米,建集水池5个,动态对所有存煤使用绿色防尘网进行无死角覆盖;对主井皮带走廊实施粉尘综合治理,用彩钢瓦封闭所有裸露部分,接入冷却水、安装水带与消防栓定时洒水降尘;运输环节实行“装车—盖车—清洗”全流程管控,自行改造的运煤车辆自动冲洗系统确保每辆车“净身出矿”;洒水车与清扫人员组成“移动保洁队”,根据天气动态对运输道路洒水保洁,让矿区周边空气洁净,昔日“风起尘扬、煤屑扑面”的场景已成历史。 

该矿制定并执行《生态环境管理考核办法》,构建了网格化管理体系,包括9个环保板块、3个网格单元、4个管理层级,对煤堆覆盖、运输通道控尘、特种作业烟气收集等均严格规范标准。环保专员每日巡查煤场覆盖、喷淋系统运行等情况,对问题即查即改。“制度就像高压线,让每个岗位都不敢松懈。”煤质发运工区主任刘炜说。

(处污水)

矿井水处理:风险防控护航效能跃升

在矿井水处理车间,水处理监测系统对“吨水药品消耗情况”进行实时记录。班长厉平介绍:“水处理系统升级后,处理能力从80m³/h 提升至160m³/h,单日处理量突破3800m³,年药剂成本直降36万余元。”

这样的效能提升,源于靶向攻坚的改造升级。该矿投入240个工时,完成系列“微创手术”:清理预沉池及高效澄清池淤泥1100余方、疏通排水系统管路800余米、更换斜管和排水泵提高效率、提升供电电压减少损耗。如今,处理后的中水30%复用于井下生产,年节水创效87万元。把滤池水接入余热系统,与空压机余热共同储存在保温水箱,每日可提供15-45℃热水200余吨,年节省燃气费用100余万元,实现“治水—节能—创效”的良性循环。

从“废水难排”到“变废为宝”,高质量循环利用和稳定运行,离不开风险防控的“全链条守护”。该矿在高效澄清池上方安装高清摄像头,24小时监控水质变化。将污水处理设施维护纳入日常巡查清单,对照《考核办法》中相应条款对各环节、各流程进行严格考核。今年以来,先后组织3次污水处理系统故障应急演练,完善多部门联动处置流程,确保“每一滴水都经得起检验。”

处置危固废)

危固废处置:责任落实筑牢规范防线

“今年已处置矸石1102吨,全部通过‘干将’平台线上竞拍,由有资质单位合规处置。”在梁家煤矿危废管理台账上,每一笔处置记录都清晰可溯,台账与实际处置数量精准对应。

为实现危固废“规范管理零死角”,矿井对危废库进行扩容改造,实行“双人双锁”管理;危险废物按类别分区存放,张贴规范标签。针对空置油桶管理,明确“严禁挪作他用”,进行规范化处置;废矿物油回收按领用量50%实行月度考核,确保应收尽收。

从“随意堆放”到“全流程闭环”,规范管理的背后,是责任与制度的双重护航。对于“未建立危险废物管理台账”“危险废物未存放至暂存库”“危险废物处置单位资料不全”等行为均按照《生态环境管理考核办法》进行考核。同时,该矿先后开展8场环保专题培训,员工参与率100%,让“绿色环保、规范处置”理念深入人心。“从产生到处置,每个环节都有制度盯着、有人负责,再也不会出现‘糊涂账’。”运营管理部主任吴涛说。

建设绿色矿山)

如今的梁家煤矿,工业广场内休闲公园与茂绿草坪相映成趣,矿井水处理车间与生活污水处理站高效运转,“三软”岩层下绿色充填开采稳步推进。“我们将持续在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的道路上走深走实,让海滨煤矿始终与绿水青山相拥。”梁家煤矿党委书记、矿长王鹏鹏道出了这座矿山守护生态的坚定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