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区段U型钢棚,抓紧腰帮背顶;372#架处锚网锈蚀,立即修补……”在郭屯煤矿采掘一线,一场顶板解剖式检查正在进行。
顶板安全关乎职工生命健康和矿井高质量发展,既是“头顶”大事,更是“头等”大事。郭屯煤矿始终把顶板治理作为“一把手”工程,实施“顶板排查治理季”专项活动,构建“矿长带头查隐患、总工施策解难题、专业管控强安全”的联动机制,破解制约顶板治理技术难题,真正守牢“头顶”安全。
(深入现场查隐患)
矿长带队,深排细查除隐患
“二季度高温、多雨、潮湿,是顶板治理的关键期。”郭屯煤矿党委书记、矿长王中山介绍,“顶板排查治理季”重点整修失修巷道、辨识拟施工巷道风险、“拉网式”排查现有巷道,确保风险精准排查、隐患高效治理。
一场场由矿长“挂帅”的顶板隐患排查、巷道专项整治工程强力推进。
如何实现“一张图”精准管控隐患点?答案藏在“查、列、图、治”闭环管理中。由矿长带队全覆盖检查,聚焦岔门、断层破碎带等重点区域,细化形成问题隐患、整改落实“两清单一台账”,精准绘制特殊区域管控“一张图”,直观呈现隐患点信息,整改单位和进度,实现问题隐患精准处置。
据郭屯煤矿技术部副主办郑俊岭介绍,“二季度,对260余个巷道岔门、100余处淋水点等问题展开全覆盖检查,实行‘分区包保、挂牌督办’,采用‘锚杆索+单元支架’复合支护方式,加大顶板支护强度,力争把‘薄弱点’变‘安全点’。”
(单元支架强支护)
总工施策,技术加持强根基
“根据断层数据变化,采取钻孔窥视验证、注浆加固等措施,确保安全高效过断层。”郭屯煤矿总工程师赵仁宝现场制定采煤工作面过断层技术方案。
断层治理是顶板管理的“硬骨头”。该矿秉持“先治后采”理念,创新实施“预测、探查、会诊、加固、监测”机制,过断层前采用注浆锚杆“短注”和地质孔“长注”相结合的超前治理方案,实现安全高效推采。二季度治理断层7处,支护强度提升40%以上。
“我们严格按照既定计划,对所有淋水区巷道开展‘拉网式’专项治理,确保不留死角盲区。”该矿技术部部长王明辉现场分工检查任务。
淋水是顶板治理的“老大难”。该矿扎实开展淋水区全面整治,根据现场实际制定“分类施治”方案,对受影响区域采用补打热浸锌支护材料、架棚、注浆封堵等措施,有效实施治本“组合拳”,二季度淋水区支护锚索350余棵,架棚86架。
(支护材料规范管理)
专业管控,技术赋能强安全
大跨度区域采用“单元支架补强+锚杆索复合支护”;托顶煤管理缩小单元支架距离,新增架棚;巷道岔门实施“一类一策”,应用桁架梁加固……一项项技术加持,赋能矿井安全生产。
在北翼胶带大巷反掘工作面,一项U型钢棚技术革新,成为顶板治理的“利器”。技术人员将传统分体式棚头改为一体式,配合快拆棚腿,架棚效率提升30%,支护强度提高10%,解决了传统棚头应力集中、维护频繁的问题,为复杂地质条件下顶板管控提供有力支撑。
他们还规范顶板离层仪、围岩观测点,实施分区包挂、挂牌管理、专人巡查,实现顶板状况精准感知和动态掌控。
“现在数据准了、响应快了,顶板变化能提前预判。”郑俊岭展示月度矿压分析报告,详细记录各区域顶板下沉量、锚杆受力等数据,为支护参数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一系列务实有效的顶板治理经验做法,赢得山东能源顶板专项检查组的充分认可。
“顶板安全是矿井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只有常抓不懈、久久为功,才能守牢‘头顶’安全。”王中山表示,郭屯煤矿将以二季度顶板整治成效为基础,持续深化“一季度一主题”治灾机制,以技术赋能灾害治理,确保矿井实现“四季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