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公司名称

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栏目
优秀征文

【德润山能】润物无声 教化无形

作者: 梁家煤矿 刘波   发布日期: 2025年06月25日   来源: 鲁西矿业有限公司

古语云,“天下之本在家”。良好的家风是一颗永不熄灭的火种,是值得世代相传的精神谱系。

而在我的祖籍家训中,就有这样几个词:孝顺、勤奋、敬业、廉洁。

就在前几天,我女儿所在的学校要放暑假了。早上吃饭的时间,我爱人和我说,她在网上下载了一套高三复习题,让我在单位给打印出来,孩子急等着复习用呢。

“不行,咱小区门口不是有打印社吗?你去打印一下也挺方便的,而且还及时,不要影响孩子复习。”

“你咋这么‘死心眼’呢?就打印个资料,他也要这么红杠、底线,你这‘高大’给谁看呢?”妻子挖苦道。

女儿说,“妈妈,咱上门口去打印吧,这也都不是什么事儿。”

“唉,我就知道,你和你爸都是一样,属于倔强型的‘一根筋’,你们祖上都是……。”

看到懂事的女儿这么说,我摸着她的头说,我女儿懂事了,是的,我们家还真是“一根筋”到底,我来说说你爷爷的故事吧。

我是80年代初出生在偏僻农村,而当时的生活条件就是一个字“穷”。而那时我的父亲就是一名生产队长,人家说县令是七品芝麻官儿,他比芝麻还小,但是他可没把自己不当干部看。

记得有一年,村上赶上闹饥荒,家里粮食不够吃,饿得实在难受。大哥就求爸爸说:“爹,生产队的粮仓就在咱家,我们实在太饿了,能不能拿出几穗苞米煮着吃?”。

“你小子想啥呢?现在大家都受饿,但那些粮食是大家仅有的。如果我们吃了,别人就更受饿了,你认为那样我们安心吗?”

大哥当时很不理解,觉得那么多粮食也没人知道数量,更何况粮仓就在自己家,拿些东西也没人察觉,于是就在晚上偷偷藏起了一袋玉米棒。

可第二天在清查生产队粮食数量的时候,爸爸还是发现了“问题”,于是赶紧把一袋玉米棒归还了原位,还狠狠训了哥哥一顿。

“孩子,公私要分明,我们不能因为饥饱坏了规矩,咱不能做伤天理的事啊;长大你就明白了,我们只有行得正、走得直,才能活得踏实……”幼小的哥哥点了点头。

那时我也始终不明白,父亲为啥这么较真儿?

后来,父亲当了大队的会计,我看到他办公室里有几个崭新的日记本,便央求他拿几本给我,但最后还是——被父亲严厉地拒绝了。

年幼的我,有爱好练书法的习惯。看到有的同学,都用废旧报纸练,这样能节约用纸。我就对父亲说,爸,你到大队带一撂报纸来,我好练练毛笔字。

可爸爸他一瞪眼,那是公家的报纸,我们还是想想别的办法吧?

这就是我的父亲,“一根筋”在本地是出了名的。

从小到大,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是什么力量让父亲能够一直坚守底线?后来,我找到了答案,这就是家风的力量。

苏霍姆林斯基一句名言:“父亲的榜样,在你们孩子身上延续着自己!”

我参加工作后,父亲经常告诫我,对待手中的权力要十分兢慎,要秉公办事、公正廉洁。

是的,国无廉不安,家无廉不宁。身为党员,有责任有义务管好家人、处好家事,督促家庭成员思廉、明志、养德、敬业,在党纪国法的框架之内持家理政,不让“小家之情”有违“大家之规”。

听我讲着爷爷的故事,懂事的女儿已泪眼婆娑。她说学校的老师也经常说,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家训则是一种无声的嘱托,它像一种潜移默化的规则,悄无声息规范着自己的行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强调“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家庭不仅是幸福生活的港湾,也是拒腐防变的前沿,新时代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必须将家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发挥“家”的作用,筑牢“家”的防线,以好家风促党风、带廉风、正作风。

可以说家风,是我们内心的一份坚守,一座灯塔,它在每时每刻指引着我们正确的航道;也让我们敢于追求,敢于担当,争做一个有信仰、挺起脊梁、堂堂正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