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公司名称

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栏目
优秀征文

【德润山能】父亲的教诲

作者: 白庄煤矿 付应华   发布日期: 2025年06月25日   来源: 鲁西矿业有限公司

父亲是我心中的一面旗帜。他生性耿直严厉节俭但又乐善好施,家庭虽不富裕但时常帮助接济亲朋好友。多年来,我工作中取得成绩和进步都得益于父亲对我的教导和指引,父亲的叮嘱是一盏照亮我前行的明灯,让我谨记:清白做人、脚踏实地,秉持初心,坦然工作。

父亲是煤矿工人1970年参加工作到2007年退休,父亲从事煤矿工作37年。那时,生活条件艰苦,从事繁重体力劳动的年轻小伙儿也只能勉强吃个八成饱,一个月也难得吃几次荤菜;住的房屋,每到夏季闷热难当,冬季寒气逼人。当时,煤矿井下的条件更是艰苦,环境恶劣,设备落后。记得我父亲说过,他在矿上工作的时候,煤矿就是“出大力、流大汗、挖黑炭”的地方,矿工就是“傻大黑粗”“衣衫褴褛”,有人还戏称:“远看要饭的,近看挖炭的”。那个时候开拓工程巷道,掘进头也是炮掘挑大钎,用木棚子支护,工字钢都很少用。当时井下没有多少机械设备,几乎全部是人工操作,时间长了手上、肩上都起了老茧。可父亲仍然坚持着,拼搏着。父亲一生的好时光都是在煤矿度过的,从干煤矿起一直到退休,始终没有离开井下。记得有一次,父亲在处理井下顶板时工伤了,他没有给家里说,在医院住了几日,就又上班了。上班后,他一如既往扎扎实实地干,勤勤恳恳地作业,敬业精神让人钦佩。

我父亲那一代人用他们伟岸的脊梁挺起了白庄煤矿事业发展的初期辉煌,虽然已是过去,仍旧遮盖不住那一代白矿人战天斗地的豪迈景象。我是煤矿的孩子,自然对煤矿有说不完的情感依赖。曾几何时,我坐在父亲自行车的后座上,父亲弓着腰迎着风,顶着朝阳,带着我走向矿区。走进矿区,远远地看见矿井天轮转动,问了父亲才知道天轮上长长的钢丝绳连接着井下。井下有什么?我不知晓,充满着好奇。

真正了解井下的环境是我1998年参加工作的时候,从学校走进煤矿,身份从学生转变为工人,才感受到煤矿工作的不容易。在井下工作时,一开始我还真的干不动活,单体液压支柱老工人扛着一根健步如飞,我和另一个新工人两人扛起来摇摇欲坠,等老工人扛了一个来回,我们的腿肚子已经打着哆嗦不愿意再来一趟。原来这就是煤矿,我终于看到了最真实的矿工生活。我工作的时候矿井环境比我父辈好很多了,井下已经使用小型功率割煤机、150型刮板输送机,后来单体液压点柱高档采面接踵而至,总体来说机械化程度有所提高,基本上淘汰了落后采煤工艺,煤矿工人的作业环境、劳动强度和安全条件都有极大改善,那时候父亲总是叮嘱我要珍惜大好条件,好好工作。

记得从98年我在白庄煤矿参加工作时,父亲就叮嘱我:“在井下要注意安全,上班要听领导的话,遵守纪律不怕吃苦,注意安全多学技术。”后来我 由于工作需要我从井下调入地面单位,工作几年后我当班长了,父亲又叮嘱我:“要团结同事,不怕吃苦,当好兵头将尾。”后来我走上管理岗位,父亲一有机会总是说:“要严于律己,尽职尽责”“做人要有原则,做事须有分寸”“要知足感恩、廉洁自律、守好底线、做个实在人”“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干事……”2022年父亲因脑梗住院,我作为家中独子,请假到医院陪护,父亲说:“单位工作要紧,我有你妈陪着,回去好好工作”。一直以来,父亲的言传身教不断提醒告诫我:唯有修身进德、言行有度,精业守责、兢慎克己方可安身立命,才能上无愧于组织领导,下无愧于父母亲族。父亲的叮嘱饱含着大山般深邃的父爱,如春雨滋润心田,如钟声长鸣耳畔,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父亲一直对我有很深的教诲,他经常说:“白庄煤矿能有今天的发展非常不容易,要常怀感恩之心,珍惜工作岗位”,我也是一直这么做的,把这种感恩的意识内化成自己的一种行为。

转眼我已经在白庄煤矿工作了二十六年,见证了白庄煤矿方方面面的发展,始终以一名“煤二代”的身份自居,我一直记得父亲的教诲,对白庄煤矿有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我常想:历史的车轮总是会让人怀古憧今,我紧跟父亲的教诲,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未来我依旧是自豪的白矿人,在白庄煤矿事业发展的新征程中,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迎接白庄煤矿更加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