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煤炭市场持续下滑的形势下,能源集团在4月27日-29日组织了干部能力培训提升班,系统地学习了能源集团的规章制度、业务流程及管理标准,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政治站位与规矩意识,有机地将能源集团的各项管理融合在一起,全面提升了自己的知识水平与管理能力,为下一步做好2025年的各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现将培训班的所学、所思、所悟汇报如下。
一、学习的收获与感悟
(一)深刻领悟学习的重要性。李伟董事长及周总在会上都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要“活到老,学到老”,以时代的政治责任感搞好学习。学习不仅是获取新知识的途径,更是提升个人能力的关键。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企业需要的是既懂煤炭业务又掌握数字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学习也是一种自我提升和自我完善的过程,它能够激发我们的创新思维,培养我们应对变化和挑战的能力。时代在前进,科技在发展,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在不断重塑传统的管理方式,能源集团的发展处在改革的关键时机,唯有不断学习,掌握更科学的管理方法,才能在新一轮的煤炭行业低谷中突出重围。
(二)深刻领悟全面掌握业务是搞好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数字化转型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企业现有业务紧密相连。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管理方式的变革,变革的是业务流程的重塑与创新,这一切的基础是管理制度与管理流程。在这三天的学习过程中,各位专家系统地讲解了党建、法务、投资、财务、生产、经营、薪酬、数智化建设等企业管理方方面面内容,给我上了一堂生动形象的管理实践课,同时又是一堂信息化建设的查缺补漏课,让我对各专业业务及业务间的融合有了新的认识。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讲到联合监督检查时提到,钱走到哪里,流程走到哪里,监督走到哪里,信息化建设走到哪里。通过大数据监督平台发现能源集团内部多起案件,数字化建设改变了传统的纪委检查方式。
此外,全面掌握业务知识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与不同部门沟通协作。数字化转型是一个跨部门、跨领域的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之间密切配合。当我们对各部门业务都有一定了解时,就能更准确地理解他们的需求,促进信息的流通和共享,形成推动数字化转型的强大合力。
(三)深刻领悟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煤炭行业正面临能源结构调整、环保政策趋严、国内经济下行等多重挑战。数字化转型为煤炭企业提供了突破传统发展模式、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数字化转型对于煤炭企业在提升生产效率、保障安全、优化管理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在学习班的授课专家中,大家多次提到本专业的信息化建设情况,数字化建设与企业的管理紧密地融合在一起。能源集团近几年开展了“159”的数字化转型蓝图规划及“1236N”的数据战略蓝图、按照“1+2+5+N”的蓝图规划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完成“经营一体化管控平台、安全生产技术综合管控平台、OA协同办公平台、统一认证平台”等平台建设、推进智能化矿山建设及数据治理工作,逐步为集团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虽然我们在数字化建设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与大型跨国公司及央企之间的差距还较大,数字化建设的道路任重而道远。
二、发展思考与建议
(一)利用数字化建设,抓好专业制度与管理流程的落地工作。在学习班上,各位专家对本专业的专业制度与管理流程进行了深入详细地讲解,下一步要结合鲁西矿业的管理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数字化工具提高专业制度与管理流程落实覆盖效率与落地质量,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精益化管理水平。数字化转型以“业务驱动、IT支撑”为基本原则,要坚持以业务变革创新引领数字化转型方向,坚持“制度管人、流程管事”,运用“战略业务化、业务流程化、流程标准化、标准数字化”的“四化”流程管理理念,通过制度评审、流程优化等破解企业管理中的难点,以数字技术激活治理效能,促进业务流程化管理,强化管控。同时,建议各专业梳理流程管理中断点,包括本专业流程断点及与其他专业之间的断点,堵住管理存在的漏洞,推进管理提升活动。
(二)加强数据治理与数据应用,为公司降本增效“八项措施”提供数据支撑。根据能源集团“1236N”数据战略蓝图,推进鲁西矿业数据治理实施方案的落地,2025年底完成8项重点工作任务,实现数据标准一体化、数据治理一体化、数据运营一体化、数实一体化的目标,不断提高数据质量,为数据的应用奠定基础。在数据湖中获取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中的数据,结合企业管理中的痛点、难点与堵点问题,运用数据湖中的数据及生产矿井的现场数据,重点分析生产成本各要素数据,根据价值链中的数据流向,分析变动成本中的重点可控成本,找准降本的发力点,深挖降本空间,强化降本措施,以对冲市场下行带来的压力,达到“市场降到哪里,成本降到哪里”的管控目标,为公司的降本增效“八项措施”活动开展提供支撑。
(三)推广新技术应用,为公司的“五转五增五提升”注入新动能。一是按照能源集团智能化试点矿井工作安排,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力争将李楼煤业打造成“实用高效型”智能化试点样板矿井。二是根据试点情况,推进切片网络与融合通信在公司其他矿井的应用,提高生产矿井网络的稳定性,为矿井的智能化建设提供支撑。三是制定国产化替代方案,根据能源集团要求,有序推进综合办公、信息基础设施、经营管理与生产运营系统的替换工作,确保安全可控。四是推进人工智能常态化应用。要对已经建成的人工智能场景抓好常态化应用,通过与现场管理相结合,实现对矿井关键地点、重点部位、人员行为等安全风险的24小时实时识别、监测和研判,及时对风险隐患进行报警,将部分原本依赖人工定时巡检的工作模式升级为自动巡检模式,辅助提高作业安全性和效率,逐步改变煤矿传统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推动企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四)抓好网络安全与复合型人才培养,为数字化转型工作提供基础保障。1.网络安全保障。当前国际环境错综复杂,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事件频繁发生。在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作的过程中,必须严格履行网络安全主体责任,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全面落实主要负责人的第一责任人责任和主管领导的直接责任人责任。构建“全面覆盖、分级管理、层层履责”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有效防范各类网络安全风险。2025年重点推进以下网络安全工作,一是推进网络安全管理标准化工作,通过“试点先行、标准推广”原则,强化网络安全设备配置标准化,堵住网络安全中“木桶原理”的短板,提高网络安全管理水平。二是加强基础级与增强级网络安全防护体系设备日常运维工作,充分发挥设备防护作用。三是加强工业网的网络安全管理工作。随着能源集团逐步缩口,办公网的网络安全压力逐步降低,工业网的防护压力逐步增强,特别是智能化建设水平的逐步提高,对工业网络的依赖程度更高,充分利用现有的工业网络防护设备,加强日常管理,提高防护水平。四是实现RPA机器人、态势感知平台、策略优化系统等与网络防护设备、主机防护软件的相互联动,发挥协同作用。2.人才保障。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亟需兼具技术思维与业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作为支撑。当前,传统单一技能型人才已难以满足“技术驱动业务创新”的转型需求,需构建系统性培养机制:一是打破专业壁垒,重构知识体系。通过“数字技术+行业场景”融合课程,培养人才“用技术解构业务痛点”的能力,同步强化数据思维、敏捷方法论等软性素养。二是搭建实践平台,推动知行合一。联合企业、高校建立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以真实项目为载体,让人才在实战中掌握技术工具与业务逻辑的衔接要点。三是建立激励机制,激活成长动能。设立数字化转型专项人才池,对具备跨界创新成果的团队给予资源倾斜,鼓励人才向复合型方向发展。
培训结束是“学以致用”的开始,下一步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把学习到的知识用到企业的管理中去。做好与先进企业的对标差距,利用数字化技术来提高生产经营活动质效,不断提升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建设水平,在能源集团的“五转五增五提升”等专业活动中当好排头兵,为“创建优质示范型矿业公司”贡献个人的青春与力量。
附:数字化建设的小改小革的建议:基于生产作业法与价值量的成本管控思路
1.基本思路:根据生产矿井的价值链,将价值链分成主链与辅链,分别对两个价值链进行分解,形成生产过程中的各作业活动,按照生产作业法对成本进行归集,通过经营口径来核算成本,细化成本的分析,更有利于分析成本要素中的降本点,提高成本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2.建设思路: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两化融合系统中的数据,通过生产作业法对现有的成本进一步细化核算。
3.预期效果:(1)补充原有的以财务口径为主的成本分析方式,细化成本分析的颗粒度,有利于降本增效。(2)通过“事前提醒(预测分析)、事中预警(预警分析)、事后考核(考核兑现)”,从三个方面强化管理来有效控制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