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度是全年工作‘收官之战’的关键季,必须以‘严’的基调、‘实’的举措,守住安全底线、冲刺生产目标,确保全年任务圆满完成!”在梁家煤矿月度工作会议上,党委副书记、矿长王鹏鹏发出攻坚号召。进入四季度,该矿紧扣“极简、高效、有序”生产组织原则,从精准部署、现场攻坚、效能提升三个维度集中发力,在年终冲刺的赛道上全速奔跑。

(基层区队排布施工计划)
精准部署绘制“准路线”:把目标拆到“每一天”
“四季度要重点抓好采煤工作面回采、充填工作面推进、4条掘进巷道施工,绝不能因为赶进度丢了安全、减了产量!”在生产平衡会上,围绕“一采煤、一充填、四掘进”的生产格局,一份贴合实际的四季度“作战计划”清晰明了。
为了让计划落地,该矿组织技术、调度及区队人员深入井下现场 ,观测地质条件、检查设备状况、核算人员配置,把年度生产任务抽丝剥茧、层层分解,最终明确到每个区队的具体职责。“我们坚决不搞强压指标、硬拼设备,就是要以安定量、以安定产,让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参与计划制定的生产技术部负责人董华旭说。
在此基础上,该矿推行“三排两定”生产组织模式——排人员、排工序、排检修,定工作量、定考核。调度室实时跟踪每道工序进度,一旦出现衔接卡壳,立刻协调解决。据统计,四季度以来,该矿采煤和掘进工作面的工序衔接效率同比提升10%,为生产进度按下“加速键”。

(开展全方位安全检查)
现场攻坚构筑“安全堤”:把风险堵在“萌芽时”
“任务再紧,安全标准也不能降!不具备安全条件,坚决不施工!”在井下检查现场,该矿安全总监郝守田的话带着“铁腕”力度。四季度以来,该矿以“零隐患、零事故”为目标,从设备管控、顶板治理、专项检查三方面入手,为安全生产筑牢“防护网”。
设备是生产和安全管控的重点。该矿建立“跟班写实+专项排查+闭环整改”机制,每班作业前,工作人员都会围着单轨吊、皮带运输机仔细查看外观、测试性能,发现问题立即停机;针对井下工作面的采煤机、液压支架、刮板输送机、破碎机等核心设备,专门建立《设备检查维护台账》《维检项目清单》,明确责任人。四季度已排查设备问题80余项,整改率达100%,确保每台设备“健康上岗”。
面对软煤层、软顶板、软底板“三软”地质条件,该矿从支护方案优化、支护方式改进、日常检查强化三方面持续发力。检查人员拿着《支护质量检查一张表》,逐一对锚杆外露长度、预紧力、联网质量等指标“找茬”,一旦发现不合格便当场要求返工。四季度以来,已整改支护质量问题40余项,实现顶板治理“零失控”。
更全面的“守护”来自安全生产大检查专项行动。该矿矿长、副矿长带队,分5个检查组对井下采掘头面、机电设备、通防系统、提升运输等环节开展拉网式、零死角检查,发现的问题全部“清单化”管理,不整改到位绝不允许作业。“每一次检查都是一次‘安全体检’,只有把隐患查透、改完,心里才踏实。”参与检查的安全监察部员工辛建学说。

(副井提升供电系统升级)
效能提升注入“新动能”:让科技撑起“高效率”
“四季度要在减人提效、智慧赋能上下功夫,用科技手段破解生产难题!”该矿总工程师、副矿长刘明明说。该矿坚持“科技兴安、智能强矿”,通过加快智能化升级、优化系统运行入手,注入“新动能”。
走进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已看不到往日人来人往忙碌的身影,只有智能化的稳定运行——机械臂精准完成自动跟机移架,采煤机按照预设程序实现记忆截割;井下单轨吊运输网络像“地下快递线”,物料从地面直达工作面。“智能化让我们从‘拼体力’变成‘靠技术’,工作效率上去了,安全也更有保障。”采煤工区班长邵元生感慨道。
系统优化同样带来“看得见的效益”。该矿对井筒主提升绞车的闸控系统、电控系统进行升级改造,设备效能和可靠性显著提升;按计划清理回风巷道,减少通风阻力,让通风机能耗直接下降10%,既节能又高效。
当前,四季度攻坚已进入最后冲刺期。梁家煤矿上下正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执行力,严守安全底线、锚定全年目标,全力以赴书写攻坚答卷,确保全年任务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