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是煤矿发展的“生命线”。今年以来,王楼煤矿始终将安全工作置于首位,聚焦“零事故、零隐患”目标,从责任落实、隐患治理、风险管控、教育培训等多个维度精准发力,构建起全链条、立体化的安全管理体系,以严的标准、实的举措守护矿井安全生产,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织密责任网络 构建全域监管格局
“责任到人、监管无死角”是王楼煤矿安全管理的准则。为压实安全“责任链”,该矿聚焦千米矿井试验、过断层、巷道贯通等关键领域,建立“矿班子包片带班督导、职能科室分线落实、区队属地管理”三级责任体系,明确重大灾害治理、隐患排查等任务分工,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智能化采煤工作面)
在现场监管层面,该矿创新推行“井下+地面”双线巡查模式,井下组建7个8小时带班小组,实现井下作业区域全覆盖检查。地面设置7个安全检查小分队,对“三堂一舍”、机房、生产区域等重点场所开展无缝隙排查。同时,优化一线安全管理力量,重新聘任20名队长担任“首席安全员”,赋予其7项核心权责,并将考核与违章、隐患、工程质量直接挂钩,充分激活基层安全管理“神经末梢”。
为提升监管效能,他们还强化安全监管队伍建设,推行“首席安全员+安监员+带班人员”联合检查模式,开展“每周一学、每月一考”提升专业能力,配备23台防爆执法记录仪,通过视频影像留存检查痕迹,以科技手段助力“三违”治理,让安全监管既有力度又有精度。
深化隐患治理 筑牢风险防控屏障
“隐患就是事故,必须零容忍”。王楼煤矿将隐患排查治理作为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网格化管理+智能化监测+闭环管控”,构建起全周期隐患防控体系。
在排查机制上,该矿推行“网格化”隐患排查模式,将作业区域划分为若干网格,明确网格责任人,针对掘进作业中顶板管理、机电设备、运输系统等关键环节,实行“日巡查、周联查、月专项查”制度,同时引入智能监测设备,实时监控关键区域风险,实现隐患“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三季度以来,该矿共排查一般隐患693条,落实治理资金21万元,职工主动报告隐患55条,兑现奖励0.55万元,营造了“人人查隐患、人人防风险”的良好氛围。

(“解剖式”检查除隐患)
在风险管控方面,该矿持续深化“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累计开展5类13项专项风险辨识,辨识管控重大风险39项,对关键风险点实施“月度综合管控+专业旬管控+矿班子日常带班管控+区队长、班组长现场管控”,确保风险管控措施落地见效。定期召开月度、季度“双防”例会10次,形成会议纪要与视频资料并及时上传系统,实现了风险管控全程可追溯、可监督。
强化人本保障 夯实安全发展根基
“人的安全是最大的安全”。王楼煤矿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从安全教育培训、不放心人员管控、制度落实三个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全员安全素养,夯实安全发展根基。
在教育培训上,该矿创新推出“案例警示+实操演练+线上学习”多维度教育模式,精选156部典型事故案例教育片,制作496块事故案例画板,用“身边事”警示“身边人”;组织开展采掘、机电、通防等8个专业17个工种的技能竞赛,以赛促学提升实操能力;利用线上平台推送安全知识微课堂,方便职工随时随地学习。三季度以来,累计培训852人次,投入培训费用108.8万元,全员安全意识与应急能力明显提升。

(安全文化耳濡目染)
他们还建立实施“全覆盖、闭环式”安全不放心人员管控机制,及时落实帮教措施;配备9台测压仪,对高血压人员建立台账,班前严格测压,杜绝“带病上岗”;加大“三违”治理力度,通过“走动管理+视频监控”“违章职工现身说法”等方式规范操作行为,实现了以严管倒逼规范。
在制度保障上,他们持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修订全员岗位责任制290项,制定完善安全管理制度16项,修订26个工种操作规程,出台安全生产考核文件58份,实现了“岗岗有责任、事事有制度”。同时,开展“标准化提升年”活动,组织现场会8次、“解剖式”检查26次,通过“每天动态巡查、每周督查通报、每月评比验收”,以标准化建设推动安全管理水平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