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盟鲁公司安全生产监管体系的最前沿,始终活跃着这样一支关键力量——安全督察员。他们不仅是法律法规的现场执行者、风险隐患的第一发现者,更是安全政策的重要传播者和不安全行为的坚定纠偏者。他们以日复一日的严谨排查与默默坚守,用黑脸的“硬”、白脸的“教”、红脸的“暖”,调和出敬畏生命、深植信任的安全管理底色,构筑起企业安全生产最坚实的防线。
黑脸:铁面执法,守住安全底线
安全督察员的首要职责是当好“黑脸”,以铁面无私的态度捍卫安全规则的尊严。该公司要求督察员通过“走动式”管理对重点环节进行全过程监控,并严格依据制度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考核,确保每一条安全规章都“带电”运行。
在安撤五部的回撤工作面上,督察员李伟的日常检查可不是走马观花。他一眼就发现2#绞车抱闸电机的接地线松了,当场指出:“这隐患藏得深,万一电机漏电,事儿就大了。”他立马按制度把这事定为违章,开了罚单。他解释说,罚款不是目的,而是要通过动真碰硬的考核,让责任人和他们整个团队都绷紧神经、吸取教训,摒弃“差不多就行”的侥幸心理,真正把安全规程一条一条落到实处。
(检查井下设备运行状态)
白脸:谆谆教导,筑牢思想防线
“白脸”角色是硬性执法的必要补充,体现了安全管理的教育与引导职能。督察员化身现场教练,将每一次检查变为一堂生动的安全课,致力于将安全知识深植于每位员工心中。
钻探项目部督察员高磊对此深有体会:“检查必须走到、看到、想到,任何细微的疏漏都是潜在的事故导火索。”他分享了一次经历,在井下检查卸压钻孔作业时,发现现场瓦检仪和一氧化碳报警仪吊挂位置存在偏差。“这绝非小事!”作业被立即中止。“这些仪器不是摆设,是时刻警戒的‘哨兵’。”高磊对围拢过来的工友们解释道:“‘哨兵’站错岗,我们的安全就会‘裸奔’。”他没有简单地开罚单,而是蹲下身来,在地上画出气流示意图,结合令人警醒的事故案例,剖析每一个错误吊挂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这一刻,督察员变成了教练员,隐患点变成了移动课堂,最终将规章制度的强制性,转变为团队守护自身安全的行动自觉。
(生产车间日常巡检)
红脸:主动服务,共筑安全共同体
“红脸”则展现了安全督察员的温度与协作精神。他们超越监督者的单一身份,主动上前一步,成为解决问题的服务者与团队安全的共建者,用行动凝聚“人人讲安全、事事为安全”的团队共识。
在支护产品事业部车间,一台压力机旁的原材料码放存在滑落风险。督察员张攀堂发现后,并未急于开具罚单,而是首先与车间人员一同分析隐患成因。“车间的安全环境和井下同样重要,任何可能伤人的风险都必须立即排除。”他通过现场示范,协助工人重新规划布局、规范码放并采取可靠的防滑落措施。这一举动,将一次潜在的考核事件转化为一次高效的安全协作,既消除了隐患,也赢得了员工的信任与尊重,真正实现了安全管理与生产实践的和谐统一。
三色融合:刚柔并济的管理艺术
“三色”管理并非简单的角色切换,而是一套由精密齿轮驱动的系统艺术。其核心在于一套将安全督察员薪酬、考核与履职效果紧密挂钩的制度设计,它如同一个双向阀门,既对安全绩效予以重奖,也对失职行为进行严惩,从而将个人价值与集体安全深度绑定,为管理哲学的落地提供了坚实基础。
(分析查摆风险隐患)
制度与人性关怀所产生的化学反应,正在重塑井下和地面的工作氛围。“以前一看到督察员,心里就咯噔一下,生怕被考核罚班。”井下工作了20多年的老师傅仲崇双坦言:“现在他们来了,咱们反而觉得安心,上次发现钻机有问题,督察员高磊愣是在现场陪我们整改完才升井,这样的检查我们心服口服!”
“三色”管理,不仅消除了队伍的“官气”,拉近了与职工的距离,更在潜移默化中筑牢了安全生产的群众基础。正如安撤项目二部经理姜基波所说:“现在大家都明白了,安全不是查出来的,是咱们自己主动做出来的。”
这些穿梭于生产一线的安全督察专员,通过刚柔并济的管理艺术,已成为盟鲁公司安全防线上最活跃、最可靠的守护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