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煤炭市场新形势与新挑战,鲁西煤矿将“降本增效”作为核心发力点,以精益管理为“金钥匙”,从物资盘活到技术优化,从内部管控到洗销协同,解锁生产经营各环节潜力,推动一系列扎实举措落地见效,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盘活物资“省”出效益,严控成本“守”住底线
“物资管理是降本增效的第一关口,我们要让每一件物资都发挥最大价值。”在矿井地面工广的物资仓库,运营管理部负责人冯兴丽正带领团队核对最新的库存数据。今年以来,该矿坚持每月召开经济运行分析会,将“八项降本增效硬措施”与“三减四创一盘活”部署落到实处。
“我们对地面工广物资进行了‘地毯式’深度盘查,从废旧配件到闲置设备,逐一登记造册、评估利用价值。”运营管理部副部长刘高介绍,他们通过盘查,不仅压减库存60万元,还通过内部调剂盘活物资5.4万元。原本闲置的一批支护材料,调剂到新掘进工作面后,直接节省重新采购费用。同时,他们严格把控材料审批流程,审减材料费11万元;大力推进修旧利废,累计创效24.3万元,一系列操作让单位成本较年度计划压减134.5元/吨。
(码放整齐的设备物资)
“我们会继续聚焦存量资产盘活和闲置物资处置,力争再压减库存30万元,通过修旧利废创效30万元,把材料费严格控制在400万元以内,让‘省下来的都是利润’成为全员共识。”针对下一步成本控制计划,副矿长宋鑫表示。
技术优化“挖”出潜力,精益管理“提”升效能
“设计上的一点疏忽,可能导致后续大量的成本浪费。”在生产技术部办公室,总工程师张会德指着墙上的采掘工程平面图说,该矿始终树牢“设计浪费是最大浪费,选型失败是巨大失误”理念,将技术优化作为降本增效的核心抓手。
今年以来,技术部门深入开展“两优三减”工作,依托精准的地质资料分析,对采掘工作面布置进行持续优化。“我们通过反复研判地质数据,调整掘进路线,杜绝无效进尺,仅这一项就减少不必要开支数十万元。”副总工程师林立深举例,在电缆选型和支护参数确定上,技术部建立“技术审查+费用管控”双控机制,既保证生产安全,又避免过度投入;针对切眼支护方式,创新采用新型支护材料,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升了支护稳定性。
(技术人员分析地质数据)
此外,“六精六提”工作的深化推进,让精益管理延伸至生产末梢。截至目前,该矿已排查治理工序优化、现场浪费等问题20项,征集实施自主改善项目36项,创效153万元。
精益洗销“连”接产销,质量效益“双”赢突破
“煤质是企业的‘生命线’,销售是效益的‘落脚点’,只有产洗销无缝衔接,才能实现价值最大化。”在洗配煤中心监控室,副主任董昌坤正盯着洗选设备的实时数据,屏幕上跳动的精煤纯度指标始终保持在高位。今年以来,他们将精益洗销作为关键环节,通过全流程管控与精准营销,实现了产洗销的动态平衡。
“我们针对三家重点长协客户的需求,定制八级精煤生产方案,累计销售1.8万吨,既稳固了合作关系,又保证了产品溢价。”董昌坤介绍。对于高灰精煤,他们创新采用竞价销售模式,成功售出1.5万吨,避免了产品积压。他们还加强煤质全流程管理,优化洗选工艺,进一步提升精煤产量和质量,同时加大矸石去库存力度,减少仓储成本的同时实现资源再利用。
(精益洗煤工艺)
“我们会持续紧盯市场变化,根据煤质波动及时调整洗选参数,同时拓展新客户、优化销售渠道,让每一批煤炭都能精准对接市场需求,以精益洗销助力矿井降本增效再上新台阶。”该矿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李业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