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公司名称

您的位置: 首页
公司动态
基层声音

古城煤矿:“最小单元”构筑“坚固防线”

作者: 韩哲   发布日期: 2025年09月15日

为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精细化、精准化,古城煤矿聚焦班组“最小单元”,充分发挥工区、班组自主管理能力,通过完善隐患排查机制,让安全管理真正扎根班组、落地一线,为矿井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织密责任“防护网” 压实安全“责任链”

安全责任必须层层压实,不能有任何模糊地带。针对井下采掘作业环境复杂、风险点多的实际,古城煤矿搭建起系统完备的安全管理框架。

(安全先锋上讲台)

该矿工区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明确工区区长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技术主管牵头制定《井下作业安全技术方案》,安全员负责现场监督检查,各岗位职工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将安全责任细化到每个作业面、每台设备、每名职工。同时,配套建立“安全绩效考核机制”,将“三违”行为、隐患整改率、安全培训参与度等指标纳入考核,实行“安全一票否决制”,有效推动“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

工区班组每周召开安全专题研讨会,结合行业事故案例分析风险隐患,组织安全先锋上讲台,围绕自身工作,多维度、深层次地分享对安全的独特感悟与宝贵经验,进一步提升职工的安全意识。

建立薄弱“台账库” 精准管控“风险点”

为从源头防范人为安全风险,古城煤矿将“薄弱人物排查”纳入每日班前会固定流程,同步建立专项管理台账,以“一人一档、动态管控”模式,精准锁定安全薄弱点,筑牢安全生产前置防线。

(薄弱人物排查)

班前会上,班组长通过“观察+询问+测试”方式,重点排查三类薄弱点,分类建立记录台账,标注薄弱类型、改进措施及跟踪情况。同时,采取调整岗位或轮休,安排“师带徒”培训,事故案例警示教育、“一对一”帮扶等措施,让安全“薄弱人”变成“放心人”。

“台账记录了我的操作薄弱点,师傅手把手教我规范操作,才明白安全细节有多重要。”职工小李说。如今,班前排查台账已成为古城煤矿精准管控职工安全的“利器”,有效降低了人为因素引发的安全风险。

守好安全“第一线” 做精现场“管控关”

井下安全,班组是关键。作为井下生产“最小单元”,该矿班组围绕“班前、班中、班后”三个环节,制定精细化安全管理措施。

(班后安全复盘会)

班组长严格执行“三必查”,班中作业时,实行“走动式管理”,每小时巡查关键岗位,每两小时覆盖整个作业面,重点排查顶板支护、机电设备运转等情况。针对巷道支护等环节,推行“一人操作、一人监护”制度,及时纠正不规范操作。同时,班组组建“安全互保小组”,3-5人一组相互监督提醒,形成“人人都是安全员”的良好氛围。

班后,班组长组织“十分钟安全复盘会”,梳理当日隐患问题,记录《班组安全日志》,对安全、生产、设备、质量工作总体情况进行回顾点评,对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简要分析总结,为次日工作做足准备。

构建排查“全覆盖” 落实整改“闭环制”

古城煤矿针对井下瓦斯、水、火、顶板、机电五大类风险,建立起“全方位、多维度”隐患排查机制。

(安全隐患排查)

工区班组推行“日常巡查+专项排查”双查联动机制,对掘进迎头支护质量、瓦斯监测数据、通风系统运行、机电设备防爆性能、职工劳保用品佩戴等情况进行逐一核查,通过“日常不松懈、专项补短板”的排查模式,班组实现生产区域安全检查全覆盖,有效消除各类隐蔽隐患,切实将安全管理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为井下作业安全保驾护航。

为实现闭环管理,矿安全管理部汇总分析隐患数据,梳理高频隐患类型与高发区域,优化管理措施,建立《煤矿安全隐患台账》,详细记录隐患位置、类型、风险等级及整改情况,并制定专项方案,明确责任人、整改时限与技术保障,确保“问题不过夜”。

聚焦“精细管控、能力提升”,古城煤矿持续深化班组安全建设,不断学习积累班组安全管理的先进经验,通过“走出去学、请进来教”提升班组能力,把班组打造成安全管理“坚固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