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只是几处‘小手术’,干起活来却像换了个新车间!”刚从喷漆房走出的唐口煤业机修工区职工孙兆峰,话语里满是对车间变化的认可。近期,该工区立足生产实际、深挖一线潜能,完成三项关键生产设施改造升级。这些源自职工智慧、直击痛点难点的“微创新”,不仅让作业环境“旧貌换新”,更让生产效率“提档加速”,为矿区设备高效稳定运行注入强劲动能。
废旧零件拼出“清凉密码”
“夏季,车间里本身温度就高,再加上电焊、切割等施工作业,车间温度更加炎热,工作服一会儿就湿透了,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还影响工作效率。” 谈及过去的高温作业,老焊工江浩记忆犹新。
(安装调试自制空调)
面对降温需求,机修工区没有申请新增设备预算,而是把目光投向了仓库里的闲置物资。职工们自发组队,拆解废旧设备上的散热片,搭配采购的高效风机,再接入厂区现有冷水管道,一套“零外购核心部件”的水冷空调系统应运而生。
改造牵头人孙兆峰介绍,这套自制空调让车间温度稳定降至28℃左右,关键区域甚至还能再低。更重要的是,改造总成本不足千元,既盘活了闲置资产,又省下了外购工业空调的开支,同时还解决了以往用风扇降温时,占用空间影响安全作业的问题。
扩容提质打破“效率瓶颈”
“以前的喷漆房太小,东西一多就得分好几次喷,特别是月末赶进度的时候,喷漆房就成了瓶颈工序。”该工区喷漆组长高培道出以往痛点。
(在喷漆房内修复设备)
为此,机修工区制定了“扩容+提质”双改造方案,将喷漆房面积扩增50%,重新规划部件摆放区域,并采用了新型的排风及漆雾净化系统催化燃烧设备和控制系统,单次可同时喷涂的部件数量大幅提升,有效解决了“排队等待”的产能瓶颈,设备喷涂周转效率大幅提升,为生产任务的及时交付赢得宝贵时间。
“现在喷完的部件晾干快、漆面也更均匀,工作质量和效率都得到了提升,而且漆雾散得快,工作环境也得到改善。”高培说。
整合搬家催生“就地办结”
在管路码放场地,自动除锈机正“吞进”锈迹斑斑的钢管,“吐出”本色的管体。
(搬迁安装自动除锈机)
这台“钢铁能手”是机修工区通过优化设备布局,将原有自动除锈机搬迁至管道场地后的成果。这一举措彻底改变了机修工区原有的管路维护作业模式。过去,每次除锈作业都需要将管道运输至机修厂区,不仅要办理运输手续,还占用人力和车辆资源。如今,除锈机直接在管道场地“安家落户”,实现了就地作业,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设备搬迁后,减少了大型管道的运输频次,既减轻了我们的工作压力,也降低了矿区道路的安全风险。”该公司护卫队负责人金鑫说。
这三项升级改造虽然切入点小,但精准解决了生产一线的实际困难。“一线职工最懂生产需求,这些改造方案都来自职工的日常观察与建议,他们的‘金点子’,就是企业降本增效、改善民生的‘金钥匙’。下一步,我们将继续鼓励岗位的创新精神,让更多小改小革汇聚成提升效率、改善环境的大能量。”机修工区区长刘金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