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怎么降”“效益怎么增”“管理怎么优”……面对复杂多变的煤炭市场形势,如何才能爬坡过坎、滚石上山,成为摆在煤炭企业面前的最大挑战。
在郭屯煤矿,他们将“六精六提”融合管理作为“一把手”工程,在“降”上下功夫,在“增”上想办法,以精益化管理激活内生动力,用市场化机制破解发展难题,吹响降本增效、逆势突围最强音。
(矿区航拍)
建章立制,精益理念深植人心
“我们把制度建设作为精益运营的‘先手棋’,通过健全‘六精六提’融合管理体系,让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该矿党委书记、矿长王中山介绍,他们先后修订下发了《精益市场化运行管理办法》《全员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等多项制度文件,形成覆盖生产经营全流程的制度体系。
为让管理理念深入人心,郭屯煤矿在微信公众号开设了“六精六提”宣传专栏,借助案例将“成本与工资息息相关”意识深化至各个班组、传达到每名职工群众;举办3期“六精六提”融合管理信息系统专题培训,实现100%全覆盖,确保矿、区队、班组岗位三级市场全面上线运行。
此外,他们还编制了13266条区队级市场化价格,建立了92个班组岗位级市场,并编制4453条班组岗位级市场化价格,功能应用率、运行覆盖率与数据及时率均达100%。
“现在打开内部市场化系统,每个班组的材料消耗、人工成本一目了然,考核更精准,职工干劲也更足了。”该矿采煤工区核算员马宾说。
(煤炭销售)
精准管控,成本效益显著提升
“上半年,矿井商品煤单位成本每吨同比降低110.3元,降幅达20.99%。”这组亮眼数据的背后,是郭屯煤矿在定额管理上的扎实举措。该矿以“16811”精益市场化全流程体系为抓手,将人工费、电费、材料费等市场要素按生产作业计划分解至区队、班组,形成“层层有指标、人人有责任”的成本管控格局。
在辅助区队管理中,该矿实行“岗位货币化收购”机制,对主运胶带巷永磁机头安装、胶带巷安全生产标准化治理等工程实行量化考核,上半年累计创造效益382万元。针对外委工程成本高的问题,他们大力推行“变外委为自主施工”,先后自主完成浮精单卸工程、应急电源安装等16项工程,直接减少外委支出400余万元。
“以前觉得成本管控是管理层的事,现在成本指标分解到个人,薪酬直接挂钩,大家都养成了‘算账干活’的好习惯。”掘进工区职工赵荣富坦言。
(员工通勤车)
优化现场,精益实践遍地开花
“通过构建‘无轨胶轮车+架空乘人装置’的高效运输网络,运输效率提升了15%,单班时间节约50分钟。”在郭屯煤矿精益管理推进会上,生产技术部汇报的流程优化成果引发热议,他们将精益理念融入生产各环节,通过优化工艺流程、强化设备管理、深化煤质管控,让生产现场焕发新活力。
现如今,每月一次的“经营管理解剖式检查”已成为常态,他们明确由矿领导牵头,专业部室和责任单位联合,围绕支护设计、设备运行、材料消耗等关键环节开展全要素检查,利用“帕累托图”深挖问题根源,推动管理从“治标”迈向“治本”。
“我们在设备管理上,通过开展‘OPL一点课’‘六源查找’活动,建立设备履历台账,实施核心设备‘体检式’检修,生产事故同比下降32%,有力保障了生产连续性。”该矿机电管理部助理工程师孔凡彪表示。
煤质管控同样成果斐然,技术人员通过重介密度动态优化、浮选参数精细调整,使精煤回收率同比提升1.91个百分点。创新开发的“浮精单销”产品,在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的同时减少了浮精损失,开辟了新的效益增长点。
(创新创效)
全员创效,内生动力持续迸发
“这个自主改善项目奖励了800元,不仅改进了工作流程,还能拿到奖金,大家参与的热情都很高。”该矿机电工区职工刘国栋拿着奖励通知单高兴地说。
据统计,上半年,郭屯煤矿上报自主改善项目356项,完成326项,识别并消除浪费332项,奖励职工6万余元,形成了“人人想改善、事事能优化”的良好氛围。
在精益区队(班组)建设中,该矿采煤一队利用《日生产管控矩阵图》实施“日计划+班计划”管理,实现“班清班结”,计划达成率连续保持100%,工作效率同比提升8%;防冲工区推行“阶梯式价值考核”,将卸压孔施工量化到班次,超产单价上浮20%、欠产单价下调20%,人均工效同比显著提升21%。
据悉,该矿目前共有20个精益大项目有序推进,“定制化洗选”“修旧利废”等项目已创效138余万元,财务创效更是达900余万元。
“我们还通过低息置换高息、协定存款等方式实现资金创效794万元,争取政策创效110万元,多渠道为企业创收增效。”该矿财务管理部部长陈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