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严峻的行业“寒冬”和量价齐跌的市场形式,新巨龙公司却在上半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收入、利润较去年基本持平,秘诀就在于他们认准了“深挖井”方能“饮甘泉”这条破冰突围之路。
人心齐,泰山移
2025年,面临生产接续调整、安撤衔接紧密、采场条件复杂、灾害制约严重、煤价大幅下滑等艰巨挑战,新巨龙公司把深入开展“五转五增五提升”活动作为度危求进、战胜寒冬的“第一措施”,抓宣传、强教育、搞宣讲,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克难奋进。
(智能化工作面)
面对“两安两撤”紧密衔接的接续难题,随着两个主力工作面临近末采,受“两面三刀”刚性约束,一旦接续断档,丢掉的产量再也补不回来。如何让接续平稳衔接,保住当期效益?围绕高效掘进、采掘衔接、安撤治灾重点课题,新巨龙公司在全矿叫响“为采掘服务”口号。
调度室当好“协调员”,每日平衡现场施工力量;掘进区队做好“开拓者”,主动承担采煤所需的硐室、管路、电缆等附属设施施工,不给下一道环节添麻烦;掘进准备队做好“衔接手”,保证掘进队伍“无缝衔接”。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承载着巨龙人的希望与期盼的11302工作面,自投产验收以来开足马力,保持3刀/天的生产,最大限度保证了矿井产量稳定,从“深井”中源源输送出滚滚乌金。
双布局,谋突破
新巨龙公司制定“速盈项目”和长期规划,速盈项目从小处着手,以立竿见影的改善为目标,解决“小而多、杂而乱”微小浪费;长期规划则持续改进,构建降本增效的长效机制。
(设计优化)
近年来,矿井受生产格局调整、采场条件复杂等影响,始终无法达到核定产能。如何破题突围?90后技术员高伟民给出了他的答卷。高伟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扎根煤海一线,凭借出色的业务与踏实肯干的精神,很快成为技术能手,独当一面。矿上安排他负责设计工作,面对困局,他带头投身到“寻找”煤炭的工作中,反复地画图、研究、分析、计算,通过数十次的论证,成功将1304工作面停采线外移100米,6306切眼优化为弧形布置,在2304工作面下方设计了充填工作面,未来两年预计将增加77万吨的原煤产量,给矿井带来约7亿元的效益。
效益不只存在于大的方面,更在于日常点滴。从运输机链条复用,到掘进护迎头网代替封迎头锚杆,从水泵保护装置,到职工澡堂淋浴加热器节约改造。仅4月份,40项区队“速盈项目”就创效96万元。
锻核心,燃引擎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依靠人才和创新“深挖井”,水流才会源源不断。
在新巨龙公司,工友口中总会这样形容一个人。“解决不了的事就交给他,放心。”“技术过硬,人也可靠,都愿意叫他‘大师’!”工友口中的“他”,就是新巨龙公司采煤二区技术员,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齐鲁首席技师——马忠汉。
(以师带徒)
2010年,马忠汉来到新巨龙公司,成为一名液压支架维护工,至今已在综放工作面奋战14个年头,练就极速通讯联调、盲拆盲装液压阀、听音辨位识串液等绝技绝活。他先后带头参与全国最长原矸充填工作面、山东最长采煤工作面的安装调试和运维。为满足精度要求,支架不起眼的几厘米误差,都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去测量、反馈、优化。通过端头记忆截割程序校零公式的研究应用,实现端头记忆截割程序的快速校零,效率提高6倍以上。谈及智能化工作面运转时,马忠汉自豪地说:“现在工作面双率达到90%以上,资源回收率突破96.7%,再也不会把资源丢在采空区了。”
人和物能否在合适的位置上,决定了它所发挥的价值和能量。新巨龙公司始终坚持“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创新无限”理念,发挥每一个“小单元”的“大能量”。
新巨龙公司坚持在科技创新上做文章,依托技术研究室、技能大师工作室优势,通过开展“揭榜挂帅”“五小”创新等活动,围绕工艺技术革新,攻克精煤产率的瓶颈难题,通过将2台50旋流器组底流改至粉精煤,十三级精煤产率提高1.1%,创效4600余万元;创新实施浮选系统二次补水管路和煤泥运输系统优化,取消转排设备,实现节能降耗,每年创效14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