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公司名称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内)
基层声音

梁家煤矿:“三点发力”再紧“安全阀”

作者: 刘立利  王宗俊 于鹏波   发布日期: 2023年10月26日

四季度,梁家煤矿结合工作实际和上级部署,坚持小处着手、“实”处发力,不断加强安全教育,强化应急管控,稳扎稳打做实安全生产“大文章”。

“掌上”避灾便携卡 让员工吃上“定心丸”

(员工正在熟悉避灾示意图)

“我得把这个‘平安符’放好啦,下井乘坐人车的时候,顺手拿出来看看,即使遇到突发状况,心里也有底……”说话间,该矿综采工区马朋已经将避灾路线便携卡放回到工作服的上衣口袋内,用力地拍了怕。为让一线员工熟练掌握避灾路线,该矿根据各施工作业地点及施工范围,用手绘避灾路线图的方式,制作了“掌上”避灾便携卡,并发放到一线员工手中,确保紧急情况下一线员工能够用最短时间、沿规定的避灾路线,撤离危险区域。同时,要求一线工人不仅记得住、用得上,而且确保人人学得会、画得出,给职工安全紧急避险设置“双保险”,让员工吃上“定心丸”。

今年,该矿以落实责任为抓手,树牢安全红线意识,突出“预”字在肩、“实”字发力。围绕“防大汛、抢大险、抗大灾”目标,他们刚性落实“全过程、全要素、实战化”要求,扎实有序地开展了“多场景”应急演练活动,涵盖了灾害分析、灾害应急处置、自救互救等安全内容,用强化应急管控兜住安全末端防线。

为了确保应急演练更加贴近矿井实际,该矿在编制应急预案过程中,结合“双防”体系建设,对各类安全风险进行科学评估,建立安全风险清单,构设难点、险情,并根据“险情”的级别和类别,分级启动处置程序,不断提升训练和实战的耦合度。同时,应急演练结束后,根据演练记录、演练评估报告、应急预案、图像、现场总结等材料,对演练进行全面总结,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全面提升一线职工操作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自救器“争分夺秒” 抢占“跑赢”事故先机

(自救器“30秒盲戴”实操)

“当我们在井下遇到险情,首先要将自救器移至身体右前方,用左手扳开挂扣,打开上盖,用右手扳开气囊开关,咬掉胶堵,口具置于唇齿间,牙齿紧咬牙垫并闭紧嘴唇……”日前,在梁家煤矿综采工区,安全监察科工作人员一边操作手中的自救器,一边向职工们讲授自救器正确使用方法以及实现“30秒盲戴”的小窍门。短暂的30秒,却是生命的30秒。

“我们以发生火灾或者瓦斯爆炸,能见度为零为模拟场景,严格对标‘30秒盲戴’操作要求,确保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人人都能够准确、快速的佩戴自救器,全面提高自主保安能力和水平。”该矿安全总监郝守田介绍说。

为了确保自救器人人会用、全员掌握,该矿采取观看视频、口述步骤和限时盲戴等形式,对自救器的内部构造、佩戴和使用方法等内容进行系统培训,并通过“面对面”演示、技术比武、突击检查等方式,督学促学,确保取得实效。针对员工上下井时间分散的实际,该矿组成了专门的培训小组,利用调度会、班前班后会时间,走进区队、班组、会议室,开展应急知识“送教上门”活动,使应急培训更加精准、有效。

用好案例“活教材” 让安全教育“提神醒脑”

(集中组织观看案例警示教育片)

“用‘身边事’警醒‘身边人’,是最真实、最鲜活的教育资源,我们一定要把警示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以案为鉴、警钟长鸣,牢牢系好‘安全带’,绷紧‘安全弦’。”该矿党委书记、矿长茹新华对抓好四季度安全形势任务教育进行全面分析。他表示,四季度是决战季、收官季,要把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放在首位,保持安全定力,常怀敬畏之心。

立足矿井灾害特点,该矿重新梳理了53部典型案例,形成系统化警示教育资料库,并利用“安全办公会+安全活动日”的形式,常态化开展案例警示教育活动,用“活教材”提升警示教育质效。同时,持续加大“不放心地点、安全薄弱人员”的排查管控力度,重点对年龄偏大、体弱多病、思想易开小差等员工,实行重点关注、重点盯靠,坚决防范和遏制不安全行为。

为推动警示教育向基层延伸,该矿坚持分类分层施教的原则,持续深化“双防”体系建设,针对井下各区队不同施工地点和安全管控重点,充分发挥班前会安全阵地前沿作用,深入开展“班前案例警示教育”“岗位风险评估”等活动,全方位辨识岗位风险,让员工“提神醒脑”,满足了不同岗位工种的警示教育需求。同时,积极拓展“危险镜头回顾”“讲述我的安全故事”“安全知识有奖问答”等常态化安全活动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提升全员抓安全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