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宝岭铁矿坚持“人才强企”战略,按照山东能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伟提出的打造能源集团“非煤矿山人才孵化基地”目标,探索实施技能人才培养“一条龙”机制,让职工快速成长成才,为企业培养了一支高素质、复合型的技能人才队伍。
全员创新,打造“人人皆为创客”新局面
“我们可以在cpu属性里面选择系统时钟……”晚上6点多,会宝岭铁矿创客中心坐满了人,该矿机运工区电机车维护班组班长沈龙正向台下的同事们讲解PLC相关知识。
(创客辅导员进行授课)
技校出身的沈龙,一直痴迷于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学习,参加工作11年来,他已熟练掌握各种PLC及三菱数控系统的编程及应用,在会宝岭铁矿已然成为自动化设备的“百科全书”。很多PLC爱好者都会和他进行交流探讨,而沈龙也乐得与同事分享自己在PLC方面的心得体会。近年来,由沈龙和他的“徒弟们”组成的创客团队,累计攻克难题18项,完成小改小革技改创新12项,为企业累计创效260余万元。
据介绍,为提升全员创新参与率,打造“人人皆为创客”的全员创新局面,该矿将未参与创新人员为帮扶对象,深入开展创新“清零”活动,以创客团队为单位,每个团队挑选10名优秀创新人员作为创客辅导老师,未参与创新人员可以根据自己岗位需求或者个人爱好挑选适合自己的辅导老师,签订创新师徒协议,由辅导老师对学员进行全方面指导和帮扶,带领学员参与“难题攻克”“创客杯”青工创新成果申报等活动,确保顺利实现创新清零目标。同时,通过即时奖励模式,切实激发干部职工的创新热情,不断提升跨界融合、系统集成、多元创新能力。据统计,该矿累计开展难题攻克26批次,共征集难题698项,完成难题攻克470项;举办11届创客杯青工创新评选,创新成果1334项,创效2.2亿元。
强化培训,建设一职多能复合型人才队伍
在会宝岭铁矿选矿厂当了3年助理工程师的杜兆启,因有文书、通讯员工作经验,文字功底较为扎实,被选派到综合办公室担任助理政工师。这并不是简单的工作调动,而是该矿为适应发展需要,促进各专业之间技术交流,打造一职多能复合型人才队伍而采取的跨专业转岗。
(业余技能培训班)
像杜兆启这样因其他专业优势跨专业进行工作调动的,在会宝岭铁矿还有很多。近年来,为进一步挖掘职工潜能,发挥潜在优势,该矿开设了16个专业的业余技能培训班,邀请各专业的技能“大拿”开班授课,职工可以根据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进行学习。同时,该矿还对职工的学习效果开展考核验收,对于验收成绩优秀的职工,将优先列入跨专业人才培养选拔对象,不仅解决了专业岗位人员紧缺的难题,还为企业培养了一大批一专多能甚至多专多能的优秀人才。
已经走上新岗位的杜兆启说:“通过参加写作培训班,我的写作能力得到很大提高,顺利通过了转岗考核。现在来到综合办从事文字工作,这不仅要求我要有扎实的文字功底,还要对全矿各专业的工作有全方位的了解。下一步,我要继续参加其他专业的业余技能培训班,积极拓展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覆盖面,不断提高个人综合能力。”
系统培养,帮助青年职工在蜕变中成长成才
青年职工是企业发展的生力军。近年来,会宝岭铁矿以学习、实操、规划、关怀“四步曲”为主调,对新入职大学生开展井上井下、业务学习、工作生活“多维度、全流程”培养,为矿井持续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新入职大学生参观生产现场)
抓学习,进状态。在大学生入职后,该矿集中对他们进行为期一周的全方位岗前培训,内容包括企业文化、团队建设、企业亮点工作以及井下安全培训等内容,让青年职工第一时间进入工作状态,培养他们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
抓实操,强本领。该矿制定实施大学生全岗位见习制度,从机关科室到工区车间,从地面办公室到井下生产一线,在全岗位轮岗轮训过程中,促进大学生的理论知识和矿井安全生产实践密切结合,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
抓规划,促成长。针对所学专业和爱好特长,会宝岭铁矿为他们定制了个性化“成长套餐”,帮助他们在从业初期就做好职业规划,从党员发展、职称评聘、继续教育等多方面提供指导帮助和支持,同步抓好“传帮带”,选派各专业生产技术能手与大学生签订师徒合同,助推大学生明确方向、自我加压、迅速行动、充电蓄能,走上成长快车道。
抓关怀,送温暖。该矿通过举办欢迎会、新老大学生座谈会、文体活动、志愿活动等方式,为大学生提供多渠道的沟通、交流平台,在聊天拉家常过程中,及时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了解所需所盼,确保将大学生培养各项政策用足、用好。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人才是第一要素,我们不断加大对人才的关心、激励和引导,积极营造人人渴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氛围,为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会宝岭铁矿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凤凰山铁矿筹建处主任刘文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