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安撤队伍管理分工到安撤项目规划,从问题整改到验收管理和高效生产,新巨龙公司以拔节生长之势带动安撤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在一次次磨砺中淬炼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巨龙”安撤方案。
攻坚,关山初度路犹长
在该公司井下首个420米超长1304N工作面设备安装现场,支架电液控、推移及前梁千斤顶、泵站、开关等,正紧密有序地调试。
实际上,这个即将“出道”即“巅峰”的工作面,也面临“水土不服”的难题——矿井无专职安撤队伍,工作面设备安撤需外委专业化队伍。
为此,该公司抽调数名经验丰富的采煤、机电、技术、掘进、安全等多专业精英,以及10余名生产部室主任、生产技术骨干组成技术攻坚团队,并设1名专职调度人员现场安撤盯班,具体负责工作面安撤前期准备、设备安撤、后期收尾等工作。
(工作面安撤)
“工作面安撤外围工程由矿抽调人员进行,采煤专业负责泵站维护和运行、支架电液控安撤、高压管路敷设等专业性较强的相关工作。”该公司调度指挥中心主任刘铭介绍。他们加大安撤队伍管理力度,细化专业分工,由掘进队伍按工期进行切眼刷扩、支设单元支架、敷设单轨吊梁,为撤除综掘机和吊运前溜与煤机做足准备工作。辅助区队在安撤期间负责风水、制冷、注浆注氮管路和高压电缆敷设,以及掘进工作面的综掘机、皮带系统等设备的安撤工作,同时在进风巷铺设铁板,为支架车运行创条件,确保安撤外围工作零延误。
突破,一山放出一山拦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解决了工作面设备安装的“水土不服”,锐意进取的巨龙人又在思考,如何实现工作面设备的安全高效回撤?“工作面液压支架可采用‘绞车+滑板’进行回撤,使用WC55E支架搬运车整架搬运,转运至指定区域解体后升井。”在该公司工作面安撤提升座谈会上,班组子成员深入开展交流研讨。
从设备安装调度到组织回撤,该公司调度指挥中心主任刘铭最大的感受是:“安装容易回撤难的思想没了,工作效率提高了,现在拆解运输支架每架用时5小时左右,每天可拆解5架。”
为提高设备回撤效率,该公司聚力做好回撤准备工作,根据推采进度和末采方案,在顶板敷设柔性网及9根钢丝绳,并结合现场实际强化钢带支护和锚索支护。停采后,组织掘进队伍集中开展封帮和撤面通道顶板加强支护,确保回撤运输路线顶板安全可靠。
(解体支架待升井)
安撤队伍介入后,立即撤除回风巷皮带系统,拆解转载机、前后部运输机、破碎机和采煤机,同步实施“绞车+单轨吊”综合运输方式,让设备回撤更加安全高效。“在前溜槽及采煤机撤除完成后,我们在切眼内安装绞车、铺设滑板,既安全可靠,又方便好用!”该公司采煤预备工区班长田青介绍。
智安,轻舟已过万重山
“要修订完善制度规范,超前谋划部署,科学组织安撤,系统考虑安撤路线、安撤工艺、运输方式、设备选型等工作,确保安撤工作安全高效运行。”这是鲁西矿业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伟清对安撤工作提出的重点要求。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该公司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结合现场施工实际,扎实开展建言献策和“金点子”征集活动,不断优化安撤施工方案,高度重视安撤计划管理,超前抓好起吊、拖移、装封车、运输等关键环节,统筹推进各项工作落实。
(鲁西矿业工作面安撤专题会)
安撤期间,运输系统压力大;使用电动葫芦拆解和组装支架,只有一个钩头,效率低、安全系数不高;井下空间狭小,支架解体速度慢,易出现安全隐患……面对现场难题,他们充分开动脑筋,因地制宜抓好难题破解,应用液压框架式起吊装置,起吊钩头增至12个,无线遥控作业,效率和安全得到充分保证;利用回撤工作面附近的闲置巷道临时存放支架,待支架回撤结束后集中解体升井。
宝剑锋从磨砺出。在一次次难题攻克的过程中,该公司给出了最优解决方案、积累了丰富安撤经验、创造了许多典型做法,以实绩实效不断推动安撤工作提档升级。
“我们坚持把安撤工作摆在重要位置,通过全面增强用系统观念去思考工作、用科学计划去谋划工作、用过程控制去掌控工作、用验收考核去衡量工作的能力和本领,持续推动安撤安全高效、工序衔接顺畅,努力实现‘搬家换面不减产、生产接续不脱节、矿井产量无波动’最终目标。”该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郑兴博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