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唐口煤业辅助运输工区早班职工准备开班后会,却迟迟不见班长陈之涛的影子。这时值班区长接到陈之涛井下的电话:“先安排副班长开会,我处理好南轨530充电硐室附近巷道右帮上松动的喷浆层就上井开会。”
(查找处理发现问题)
原来临下班时,陈之涛沿南轨大巷安全巡检,发现530充电硐室门口左帮有一道长长的细纹。他找来钢钎沿着细纹仔细敲击,听到的竟是沉闷的空洞声。此处是人车停车点,过往行人很多,必须赶紧处理,这才有了开头一幕。“‘张嘴’的喷浆层长和宽均超过1米,这里人来人往的,它就是个隐形‘刺客’。”陈之涛说。
(班后与工友唠嗑)
升井后,陈之涛简单对付了饭菜便回到宿舍。功夫不大,便陆续有三五名职工来到他房间里串门。“陈班长的人缘挺好,班里的职工班后多数都喜欢来他宿舍唠唠嗑。”职工王鹏飞说。
接下来,陈之涛便将当天在井下发生的这件事当做教材,讲完前因后果后,大伙就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感想:“查找隐患必须从细节找起。”“睡着的老虎一旦醒来更可怕,得在醒之前把它关进安全的笼子里……”陈之涛一边听大家说,一边不时地和大伙相互补充。
与其说唠嗑,不如说这是一种活化的安全教育方式。在大伙眼中,42岁的班长陈之涛就是“老大哥”,他敦厚朴实,乐于和大伙打成一片。从小学到初中,他一直是班长。走上工作岗位后,经过学习锻炼,他也成了一名班长。“煤矿企业的班长比起上学时期的班长责任要重得多,必须全身心投入其中,才能担起这份责任。在煤矿安全教育上,我看重的是说事拉理,让大伙乐于接受。”
“说个事大家聊”就是陈之涛常用的一种安全教育方法。他抓住职工班后乐于到他宿舍唠一唠的机会,为大家讲一两个事,讨论过后,对班中的不当操作、隐患排查问题进行剖析,增强了大家的安全意识和隐患整改能力。此外,他还组建班组安全讨论微信群,并通过班中巡检进行检查,为职工常敲安全警钟,切实抓好现场安全管理。
起初,陈之涛在班组管理方面也是沿用考核罚款处理的老办法,但在实际工作他发现这种方式,有时不仅没起到效果,反而带来了负面影响。陈之涛萌生了创新安全教育管理方式的想法,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后,他借鉴大禹治水“变‘堵’为‘疏’”的思路,在安全教育方面,以说服教育为主。事实上,他们班的职工也乐意接受这种方法,去年他们班被工区评为“安全示范班”,今年到目前为止还保持着“零三违”的记录。
(研究改造创新项目)
陈之涛在用自己的方式抓安全时,还注重在安全管理方面实施创新。井下人行道使用的水沟盖板每块重260斤,搬运时费时费力有风险。4月份,陈之涛便私下琢磨,制作了一种专门的盖板转运工具。用一根钢管和4个可移动的耙爪焊接在一起,2人抬运时,耙爪牢牢扣实盖板两边,大幅提高了抬运安全系数。今年以来,陈之涛先后完成敲帮问顶长杆“戴帽”防伤手、车盘底部加枕木防掉道等三个创新项目,为职工现场作业穿上了安全“防护服”。
提及这些安全方面的“小点子”,陈之涛说:“为了安全,我有义务动脑筋搞创新,这一点我不要求职工都能做到,但在遵章作业方面,我能做到的,大家一定也要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