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彭庄煤矿,蝉鸣声中夹杂着孩童的欢笑。110名身着迷彩服的“小军人”整齐列队,汗水顺着他们稚嫩的脸庞滑落,却在阳光下折射出坚毅的光芒。成功举办第三届职工子女夏令营,是彭庄煤矿深入践行鲁西矿业“德治”企业文化、构建“3+N”特色文体品牌的关键一环。
(开营仪式)
该矿通过实践研学、红色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培养职工子女独立品格、团队意识和家国情怀,将企业关怀转化为职工及家属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凝聚“矿井发展-职工受益”的命运共同体。
纸短情长诉心语 春风化雨润亲缘
(团体手工制作)
在“亲子课堂”互动环节,心理咨询师刘老师引导孩子们在纸飞机上写出最想给爸爸妈妈说的话。当家长看到孩子写下的话语时,满是感慨:“以前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现在想想,要给孩子最大的尊重,他们的心思真是比大人都要细腻。”“我们成年人的世界非常复杂,但是孩子的世界只有你。”
孩子们的话让在场的很多父母都湿润了眼眶。亲子沟通从来不是单向的,当孩子们通过言语表达对父母的情感,一种超越言语的情感纽带悄然形成。
墨韵千年传活字 武德双修习礼魂
(印刷术研学)
“大家知道活字印刷术为什么是四大发明之一吗?”在传统文化体验馆,孩子们围坐在印刷工具前,听着老师讲述毕昇的故事。13岁的王若菲小心翼翼地将沾满墨汁的滚刷压过雕版,“原来古代人印一本书要这么费劲啊!”她惊叹道。
当亲手印制的水浒好汉人物在宣纸上清晰呈现,传统文化的种子也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而在武术体验环节,“抱拳礼”的每一个动作都被分解教学——右手握拳象征“武”,左手掩拳代表“德”,这一礼数背后“以德服人”的哲理,通过身体记忆深深镌刻。
踏红色征途励志 承先辈精神铸魂
(重走长征路)
“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在重走长征路的过程中,教官的这句口号始终在大家脑海里回荡。8岁的袁宇桐擦了一把脸上的汗水,努力让自己的步伐跟上队伍的节奏。她的妈妈是这次重走长征路的志愿者,看到孩子汗水湿透衣服,但脸上仍然挂满坚强的笑容,眼中满是欣慰。
“以前总听爸爸说红军长征的故事,但那时,没有什么深刻的感觉,现在我终于懂了,这两万五的长征,真的是太辛苦了。”休息间隙,宇桐摸着被太阳晒得发烫的迷彩服纽扣对小伙伴说。这简单的对话里,藏着两代人对“坚韧”的共同理解。
稚手抚纹知岁月 孝心映日暖桑榆
(尊老敬老)
张营街道敬老院里,孩子们为老人表演节目、打扫房间。付丽坐在一位和蔼可亲的老爷爷面前伸出稚嫩的小手和老爷爷握手。“老爷爷,您的手怎么这么粗糙啊?”
“孩子,这是干活劳动的手,就像你爸爸在矿上干活一样。”一老一少的对话让在场的人无不动容。敬老活动不只是形式上的服务,更是一次有意义的教育,让孩子们感悟劳动的价值与岁月的分量。
结营仪式上,当孩子们迈着整齐的步伐接受检阅时,观众席上的职工家属们纷纷举起手机记录这难忘的一刻。矿工李师傅看着儿子标准的军礼,悄悄抹了抹眼角,“这小子,比我当年当新兵时还精神!”这种跨越代际的精神传承,正是“德治”企业文化家企情怀最生动的体现。
仪式刚刚散场,欢呼雀跃的孩子们便忙不迭地给父母分享五天来的收获。“我学会了叠被子,以后可以自己整理被褥了!”“我知道爸爸下井有多辛苦了!”“我以后要像长征的红军一样不怕困难!”一声声稚嫩的声音格外坚定。
该矿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朱利文看着这一幕,对身边的同事说,“我们举办夏令营不仅是为了让职工安心工作,更是要让孩子们体验传统文化和红色教育的洗礼,收获难忘的成长体验。”
(集体合影)
迷彩服终将换下,但这个夏天留下的精神印记将伴随孩子们一生。从亲子沟通的温暖到传统文化的浸润,从红色基因的传承到敬老爱老的美德,这些看似独立的活动实则都践行着“德治”企业文化的深刻内涵。
这场夏日奔赴,为童年刻下勇毅的烙印,也为矿井高质量发展埋下了薪火相传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