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公司名称

您的位置: 首页
公司动态
基层声音

唐口煤业:“创新智慧”解锁节本降耗密码

作者: 侯化成  侯心焱  许其龙  班洪花   发布日期: 2025年11月07日

今年以来,面对市场考验以及生产经营压力增大等不利挑战,唐口煤业广大干部职工秉持敢闯敢试、精益求精的精神,从实际需求出发,通过开展自主创新,研发各类实用技术与装置,用创新智慧破解难题,为企业生产经营提质提效、节本降耗。

巧用“黑科技”告别“人工捞”

唐口煤业矿区中央河道,全长约500米,两岸垂柳茂盛,四季景致不同。然而,四季交替带来的落叶、残枝,成了河道持续的“负担”。而用人工清理不仅耗费人力,且清理效率低、效果差。

(清理收集的落叶)

“一开始,我们尝试利用竹竿、纱网、铁网等多种方式,进行清理,但是效果都不好。我们就想能不能做个东西,让垃圾自己‘跑’进来?”综合服务中心维修班长杨震介绍。为此,他们积极在网上谋思路、想办法,最终采用“液位差+水循环”双驱动原理,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了落叶收集装置。该装置通过河道自然水流与装置内形成的15厘米的水位差,驱动漂浮物自动流入收集仓。同时,内置的水泵形成局部水循环,产生吸附力,能将半径5米范围内的落叶、塑料袋等轻质垃圾“一网打尽”。

“装置运用后,不仅提升了落叶清理效率和效果,每天还可节省300多元的人工费。下一步,我们将持续优化装置性能,并将其推广运用至矿区其他3处区域,进一步减人提效。”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徐雷说。

自制“除锈机”解决“老大难”

“管路内壁的锈垢不除,早晚会影响液压支架的正常运转,这个问题必须解决。”近日该公司机修工区副区长见立道在工区碰头会上针对管路除锈工作提出意见。

(安装调试除锈机)

高压供液管路是液压支架的“血管”,其内部畅通至关重要,但因管路直径有限,人工很难对其进行清理,导致内壁锈蚀日渐严重,“血栓”隐患凸显,容易影响生产效率。为此,机修工区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创新攻关,他们以闲置电机和钢材为基础,经过多次试验与改进,成功研发出“管路内壁除锈机”,该设备能深入管路内部,精准清除锈垢,彻底破解了管路内壁锈蚀的难题。

“从图纸上的几条线,到手里能用的‘神器’,中间没少卡壳,这台除锈机,凝聚了我们团队的智慧与汗水。机器投用后,不仅提高了管路维护效率,延长了管路的使用周期,还节省了数万元的设备外购费。”机修工区区长刘金龙说。

升级“智慧脑”精准“控水源”

随着矿井开采向深部延伸,井下原供水系统工作压力也随之增大,如果不及时优化改善供水系统,势必影响正常安全生产系数。“我们精准把脉管路战线长、系统服务年限等制约供水压力的关键因素,有的放矢进行升级改造。”机电副总工程师、机电管理部部长赵韶亭说。

(更换老旧管路)

他们首先对井下主管路进行扩容,提升系统“主动脉”的输水能力,然后对老旧管路进行摸排统计,并逐步进行更换,清除管路“中阻梗”,确保管路更加畅通。在此基础上,对供水控制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将原有的集中供水模式改为南北分区智能调控。“我们为井下供水系统装上了‘智能大脑’,实现供水智能监控和调配,通过智能监控系统实时感知井下各作业区域的需求,自动调节阀门开度与流量,实现了按需分配、精准供水,不仅大幅提升了井下采掘作业用水的稳定性和适应性,也有效节约了水资源,为矿井的安全生产构建了坚实的‘智慧水网’。”机电工区区长巩思涛说。

据了解,智能供水系统投入使用后,不仅有效改善了630采区水压不稳的情况,每月还可减少南部风井地面水源井供水1.2万立方,节省水费1万余元,电费2万余元。

“这些创新成果,既解决了实际难题,又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生产成本。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搭建更广阔的创新平台,鼓励干部职工养成想创新、敢创新、能创新、善创新的习惯,通过创新项目、创新成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节本降耗、提质提效。”唐口煤业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白光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