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公司名称

您的位置: 首页
公司动态
基层声音

李楼煤业:屏前的“智慧眼” 井下的“安全网”

作者: 梁凯  李树仁   发布日期: 2025年09月17日

在李楼煤业调度指挥中心,电子屏幕实时跳动着井下各类数据。采煤机自动截割、液压支架紧跟推移,TBM掘进机轰隆旋转——这一切,不再依赖人工紧盯,而是通过实时回传的画面与数据,由地面人员远程监控、一键操控。

近年来,李楼煤业对矿井“采、掘、机、运、通”等系统进行全面升级,打造高度集成、远程可控的安全管控新体系。2024年11月,通过了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山东局Ⅰ类矿井验收,安全治理迈入新阶段。

一网“联万物”:数据实时指挥现场

“网络就像矿井的‘神经’,哪里的数据传不上来,哪里就是盲区。”该公司技术信息中心主任杜晓斌介绍。

(网络数据日常运维)

李楼煤业部署了5万兆融合IP网络,下接4个万兆子网,对视频监控、安全监测、设备控制等12类业务“切片”管理。各类业务数据在网络中“各行其道”,避免了相互干扰,使得安全监测数据能够及时准确地传输到调度中心,为安全生产决策提供有力支持。而且,毫秒级传输防冲、防治水等灾害治理和现场生产监测数据、监控视频,井上下实时同步,为远程指挥和现场管理提供了可靠保障。

在防冲卸压作业现场,工人刚刚完成钻探工作,AI系统便在短短3分钟内完成了孔深的核验。而以前,这类检查通常需要耗费15分钟,且易出现误差。如今,只需镜头一扫,数据便立即上传,AI系统自动判定合规性,成功实现了“一孔一档”的“精准留痕”。

依托盘古大模型,该公司部署AI边缘计算,完成了24个场景应用,实现AI全时监控、分级预警和自动控制,依托“数智变革”绘就“煤”好未来。

设备“自掌控”:关键岗位“无人值守”

“现在的工作面能自动跟机采煤、支架自动推移,我们更多的是在地面看数据、调参数。”该公司采煤工区技术员姜维说。

(依托AI识别安全作业)

李楼煤业1306工作面全部采用重型高可靠性装备,采煤机截割能力提升38%,液压支架支护能力提高20%,并全面配备电液控制系统、自动巡航截割等功能,人员减少40%以上,工作面远程化操作成为常态。

在北部轨道大巷,TBM掘进机如同“地下航母”,集破岩、支护、出矸、除尘等功能于一体,最高月进尺335米。后配套的自移机尾、干式除尘器、永磁驱动皮带协同作业,掘进效率提升20%,人员减少4人。

目前,李楼煤业已建成8个无人值守硐室,主运输系统集中控制,辅运装备智能调度,关键设备均具备远程启停、反风、排水等功能。不但大幅减少人工作业环节,还提高了响应速度与控制精度。值得一提的是,危险性高、劳动强度大的工作由智能装备代替,煤矿工人担心的问题迎刃而解,幸福指数直线上升。

灾害“智能防”:预警处置“精准快”

冲击地压、水、火、瓦斯……这些曾长期困扰煤矿的重大灾害,如今在李楼煤业实现了实时监测、智能预警与快速处置。

(实时监控筑牢安全防线)

矿井建成灾害综合治理中心,集成微震、应力、水文、气体等监测系统,形成全覆盖感知网络。一旦出现异常,系统自动分级报警,并可启动35m³/h的制浆充填、2000m³/h的二氧化碳压注等应急措施。

更令人称道的是,借助TBM掘进震动回波,系统能超前探测前方150米地质异常,实现了“掘前预知、掘中可控”。此外,建成了主、副井筒在线监测系统,确保了“咽喉要道”安全可靠。

不仅在灾害防治方面,AI视频识别已覆盖井口、运输巷、采煤面等多个关键点位。违规闯入危险区域、主井底堆煤、矿车超挂等行为,系统能在0.5秒内识别并告警,及时阻止潜在风险。

“屏幕数据每更新一次,就代表井下又安全推进了一米。”该公司副总经理刘晓军说,从井下的传感器、防爆摄像仪,到地面的数据中心、AI算法平台,李楼煤业正构建一个层层设防、实时联动的安全管控新生态。矿井安全变得可测、可控、可预警,这一切不再只靠人的经验,更依靠科技的温度与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