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公司名称

您的位置: 首页
公司动态
基层声音

郭屯煤矿:集约化生产跑出掘进“加速度”

作者: 孔庆玉  秦显龙   发布日期: 2025年09月01日

在郭屯煤矿井下800米深处的北翼胶带大巷掘进工作面,掘进工区一队综掘机司机李长海正熟练操作设备高效作业。今年5月份,他们施工的这项全岩掘进工程一举突破115米。

“我们实施集约化生产组织变革,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人员、设备等协同共享,掘进工程年总进尺同比提升4%,掘进时间利用率从70%大幅提高至92%,全岩、托顶煤及半煤岩等多类巷道单进水平均创历史新高。”该矿党委书记、矿长王中山介绍说。

(掘进工作面)

从“分散作战”到“集中发力”

过去,矿井受冲击地压及卸压工序复杂等因素制约,有效掘进时间占比低,工序衔接不畅,采掘接续紧张。

郭屯煤矿将原本分散作业的掘进队伍,依据专业优势重新整合,一队专注全岩巷道,二队主攻托顶煤,三队承担半煤岩巷施工。“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每个位置安排最合适的人,攥指成拳、集中发力。”副总工程师杨东起介绍。

专业化重组成效立竿见影。今年3月份,该矿巷修工区二队施工的3302轨道顺槽掘进工作面进尺185米,刷新矿井托顶煤巷道掘进纪录,效率提升137%,人均工资增长10%。

“掘得快”也要“接得上”。他们创新组建了30人的掘进准备队,专门负责开门准备、设备安装拆除与备用头建设。“他们是掘进战场的‘工兵’,提前扫清障碍、备好战场。”该矿掘进工区区长李来志说,“现在,掘进队在新工作面投入作业当天即可进尺,实现无缝衔接。”

掘进工作面“长压短抽”除尘系统

设备、工艺与人才“三位一体”

高效掘进不仅依赖于人力的优化,更离不开设备、工艺与人才三大要素的集约化协同。郭屯煤矿通过一体化管理,构建起“三位一体”的高效推进机制。

在设备管理方面,他们针对不同岩性科学匹配专用掘进机,选用硬岩掘进机、高效钻机等,实现机型统一和部件通用,大幅提升维修效率与设备运行可靠性。

“设备型号统一,关键部件通用,故障率显著降低。”综机办公室主任史树园介绍。

工艺创新方面,郭屯煤矿始终坚持“掘进服务安装、回采”理念,持续优化巷道设计与支护方式,通过将矩形断面改为梯形、半圆拱调整为椭圆拱,巷道高度降低0.3-0.5米,出矸量有效减少,真正实现“一次成巷、一步到位”。

在人才使用方面,他们充分发挥大工区制优势,对爆破工、机电维修工、掘进机司机等关键岗位实施“流动共享”机制,实现跨队支援与灵活调配。“这就像一支特种部队,哪里需要攻坚,精锐就支援到哪里,真正实现了工区内人才的高效协同。”党委委员、副矿长褚夫尧说。

同时,他们在掘进迎头安装了“长压短抽”通风除尘系统,为井下作业环境营造了优良条件。特别是在综掘机截割作业期间,全尘浓度相比前期下降了58%,不仅显著提升了工作效率,还有效保障了职工的身心健康与安全。

(精益管理

效率、安全、效益“三提升”

变革推动矿井在效率、安全与效益三个维度实现协同提升。

效率提升尤为明显。截至目前,郭屯煤矿在掘进人员减少4.96%的情况下,工效提高12%,锚杆打废率由1.8%降至0.55%。3302工作面宽度增至320米,且减少搬家倒面次数。同时,三采区主皮带实现集中运输,满载率达95.6%,每日运行时间由3.5小时压缩至40分钟。

安全基础进一步巩固。该矿通过持续优化采场布局,减少采掘工作面相互干扰,生产布局更趋合理,2307、11302工作面的治灾时间均延长至6个月以上,为灾害治理留出充足窗口。

经济效益显著提升。他们通过优化巷道设计、控制矸石截割量减少材料消耗和提高设备利用率,共同推动掘进成本降低12.6%,为矿井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为持续巩固集约化生产成效,郭屯煤矿还建立多级管控体系,推行“标杆班组”竞赛与“荣誉护旗手”等物质、精神双重激励,有效激发职工“抢着干、比着干”的热情,使荣誉感与获得感成为驱动高效掘进的持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