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鲁西煤矿的选煤车间里,机器轰鸣中总有一个身影格外忙碌——他时而俯身倾听设备运转的细微声响,时而对着仪表盘记录精准数据,时而带领团队在车间里攻坚克难。他就是鲁西煤矿煤炭管理中心班组长李彬,一位用十六年坚守诠释初心、以创新实干彰显担当的基层共产党员。
设备防线的“守护者”
(破解难题)
“设备不停转,党员不下线”,这是李彬常挂在嘴边的话,更是他十年如一日的行动准则。2005年参加工作以来,从青涩学徒成长为技术骨干,他始终扎根生产最前沿。
去年寒冬的一个深夜,原煤合介泵突发停机,整个选煤生产链面临中断风险。接到通知的李彬顶着零下十几度的严寒,15分钟内赶到现场。凭借多年积累的经验,他俯身听声、摸查温度,迅速锁定“病灶”——轴承损坏。狭窄的检修空间仅容一人侧身进入,他二话不说带头钻进去,带领团队在寒风中连续奋战6小时,终于在黎明前完成更换,确保了生产线的正常运转。
这样的紧急抢修,对李彬而言早已是家常便饭。十六年间,他累计处理设备隐患30余项,参与重大抢修50余次,用沾满油污的双手筑牢了选煤生产的“设备防线”,生动诠释了共产党员“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去”的先锋本色。
金牌班组的“领航员”
(集智攻坚)
“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一群人的力量无穷。”担任班组长后,李彬把打造高效团队作为核心目标。面对选煤厂设备繁杂、智能化水平高、定员少的管理难题,他创新推行“精益化+标准化”管理模式,独创“一主两辅+一专多能”岗位机制,让班组每个人都能在关键时候顶上去。
在他主导下,《班组设备巡检标准化流程》应运而生,100余台设备按运行状态被划分ABC三类,通过岗位巡检电子化系统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这种差异化精准维护模式,使设备故障率同比下降35%,人均洗选原煤工效提升至108.56吨/工,用最少的人创造了最大的效益。
如今的班组里,“人人讲精益、事事求卓越”已成共识。2024年,这个由李彬带领的团队摘得“金牌班组”荣誉称号,成为全矿提质增效的标杆。
降本增效的“发明家”
(技术攻关)
“老设备也能玩出新花样。”作为选煤厂技术骨干,李彬总爱琢磨怎么让生产线更高效。面对原煤性质波动大导致的洗选效率不稳定问题,他牵头成立党员技术攻关小组,三个月里跟踪试验上千组数据,创新推出“动态调节管控法”,根据煤质变化实时调整浮选机参数和药剂配比。这一看似简单的改动,让浮选效率提升3%,精煤产率提高1.5%,年增效益超200万元。
在重介质分选系统改造中,他设计的“磁选机自适应柔式回收装置”更是让人眼前一亮。通过优化工作参数和增设分流控制系统,介耗同比降低2%,年节约成本80万元。截至目前,李彬已完成1项技术革新、7项小改小革,在2024年鲁西矿业全员岗位技能竞赛中斩获选煤技术检查工二等奖,被授予“一级技术能手”称号。
创新发展的“排头兵”
(巡查检修)
无煤泥化项目是矿井绿色发展的关键一环,可滤布寿命短、破碎机易堵等难题却让项目推进屡屡受阻。李彬主动请缨带领攻关小组驻场攻关,连续一周守在设备旁观察记录,最终提出加装滤板弯折板、改造煤泥入料漏斗等创新方案,成功破解技术瓶颈。
不仅如此,他还协助厂部制定完善生产制度,创新采用“生产期直掺+非生产期暂存二次掺配”模式,既保障了洗混煤质量,又让每日干煤泥产量稳定在160吨以上,全年预计节约成本36.5万元。从技术突破到管理闭环,李彬用行动证明:共产党员的担当,既要敢啃硬骨头,更要善解新难题。
从车间学徒到技术能手,从普通工人到金牌班组长,李彬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答卷。他的故事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有日复一日的坚守,没有振聋发聩的誓言,却有润物无声的担当。这位扎根煤海的“匠心先锋”,正以永不懈怠的奋斗姿态,带领团队在推动矿井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让共产党员的初心在生产一线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