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巨龙公司树牢“一分钱”经营理念,从“小”处着眼,挖掘内部潜力,在生产经营的“全链条”上寻找增收点和利润源,以钉钉子精神把降本、提质、增效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度电必省、颗粒归仓、分厘必降,精打细算管好经济账、效益账,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助力赋能。
度电必省降用电
新巨龙公司不断深化“谷期生产、峰期检修”用电措施,通过优化生产系统,调整劳动组织和生产工序,合理规划矿井生产、检修时段,结合“峰谷平”时段,实行集中放仓排水、集中提升运输、集中洗选生产等有效举措,切实降低各生产工序用电成本。
“我们委托山能售电公司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参与市场化交易部分电价情况:尖峰段电价0.56元/度,平段电价0.42元/度,谷段电价0.22元/度,电价差距一目了然。一天的用电量80余万度,利用好‘避峰填谷’节电措施,将节省一笔不小的费用。”该公司机电管理部刘轶讲道。
(无人值守皮带配电点)
他们积极引进推广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应用智能变频调速、永磁电机等新技术工艺,进一步降低电耗。制冷系统作为矿井的“用电大户”,需24小时全天候运行。在确保制冷效果的前提下,优化制冷机组运行模式,制定“超17℃加载、低15℃减载”的间歇式运行模式,有效减少制冷机组运行时间,每月可节约电量30万度,节约费用支出22.5万元。
克煤必收精采煤
在新巨龙公司,“惜煤如金”已成为采掘一线干部职工一种共识。面对地质条件日趋复杂,生产接续日趋紧张的实际,及时出台煤炭资源回收管理考核办法,成立资源回收管理小组,建立起完善的资源管理体系,将储量、资源回收、资源损失率、煤厚探测等各项工作责任,分别落实到专业、科室、区队、班组等主要负责人,不定期对工作面丢煤情况进行检查。
“以往浮煤、散煤都落在支架间隙和架前,进入采空区就造成资源浪费,现在每班都清理原煤,让井下宝贵资源都能够‘颗粒归仓’。”该公司采煤一区区长王延辉介绍,每班根据架序划分顶、底煤责任区域,在保证安全前提下,将工作面支架前等多处浮煤集中清理,每循环可多回收浮煤14.5吨,每月创效170余万元。
(精采细采)
聚焦“精采细采”,他们从生产过程抓起,根据工作面实测平均采高及推采进度确定采区月产量,准确测定煤炭资源实际回收率,制定严格的奖罚措施。对顶煤回收情况现场验收,加倍奖罚,利用经济杠杆调动职工回收资源的积极性。过断层期间,专业技术人员制定技术方案和措施,加强现场技术指导,精准过断层,减少割矸,最大限度提高煤炭回收率。同时,因地制宜不断创新优化端头放煤工艺,月度两个工作面可多回收顶煤2400余吨,通过研究对比,提高端头及中间架放煤时间,每循环可多产煤炭约240吨,有效保障煤炭资源“颗粒归仓”。
分厘必降节成本
该公司加强可控费用各环节管理,制定《2025可控费用管控实施方案》,遵循“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分析、期末考核”的原则,明确可控费用管控目标、考核细则,细化工作措施,实现费用归口管理,同口径可控费用同比降低290余万元。
他们开辟降本“新战场”,成立升井物料管理小组,组建专班对升井物料按照可利用、修复利用、报废处置分类管理,从源头上杜绝材料浪费现象。“严格管控升井物料后,有效杜绝了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的陋习,一次做对、一次做好的好习惯蔚然成风。”生产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
(废料“重生”)
“这台锚杆机换个轴承还能用,这两把风镐算是报废了,但可以把能用的部件拼成一把……”他们依托修旧利废劳动竞赛凝聚众智,把想法变成做法,将“金点子”变成“金豆子”,让设备备件实现“二次上岗”,实现废料“重生”。截至一季度,该公司生产服务中心已修复锚杆机10台、风煤钻14台、风镐20把、风泵7台、锚索张拉千斤顶23台,节约创效15余万元。今年以来,累计修旧利废86项,节约成本近180万元。
行船靠掌舵,理家靠节约。下一步,新巨龙公司将继续创新思路方法,强化举措落实,分钱必争、分钱必省,让“稳”的基础更牢靠、“进”的动能更强劲,推动各项工作提标提速、提质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