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煤炭市场面临严峻挑战的背景下,新驿煤矿以创新为驱动,深入实施“18610”浪费识别管理体系,以精益管理为核心,全面挖掘和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浪费,实现了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显著提升了矿井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
“18610”体系的实施,是该矿对精益管理理念的深入实践。该体系由一个矿级领导小组、八大浪费识别类别、六个专业排查工作组构成,并设定部门每月10%的浪费项目申报率考核标准。这种系统化的管理方式,旨在通过精准识别和消除包括管理、运输、库存、动作、等待、过量生产、过度加工和不良品在内的“八大浪费”,推动矿井的持续改进和高效运行。
(项目分级评审会)
“我们要狠抓成本管控,保证精益成本体系顺利推进,提升矿井高质量发展水平。”该矿经营副矿长邱成栋介绍说。为此,新驿煤矿成立了浪费项目识别矿级领导小组,由矿长担任组长,其他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工作专班办公室设在人力资源科,具体负责成本管控的组织、落实、监督、考核等工作。
为确保“18610”浪费识别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该矿还建立了完善的规章制度,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各专业设立了以分管矿领导任组长的采掘生产、系统优化、机电运输、安全管控、经营管理、党建后勤六个“浪费项目排查”工作组,围绕安全管理、生产技术、后勤服务、经营管理、综合运营、党群服务等业务,对全流程进行“精准画像”、系统分析诊断,确保全面梳理、摸排清楚浪费项目,并制定针对性的整改措施。
(优秀项目排查案例)
“我们通过利用精致‘线条’写实、全流程写实管理工具,对现场安全管理、设计优化、生产系统、工艺流程等各个环节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确保不遗漏任何一个浪费点。”该矿生产技术科负责人齐春涛介绍道。
在“18610”浪费识别管理体系中,项目申报率考核是一个重要环节。该矿持续推行浪费项目数量与部门人数参与率考核挂钩的长效机制,各部门每月全员参与率不低于本部门总人数的10%。申报的浪费项目不仅要有经济效益分析,还要附佐证资料,管理专员对项目数据进行严格审核。
“我们每月都会组织项目分级评审会,对各层级报送的浪费项目进行评审打分,并根据评审等级进行市场化收购。”该矿两化融合办公室副主任史永超表示。通过这一机制,成功激发了广大员工参与浪费排查整改的积极性,形成了全员参与、共同提升的良好氛围。
据统计,2024年度,新驿煤矿通过“18610”浪费识别管理体系共计排查浪费项目1049项,全员参与率达11.63%,超过设定考核标准10%。已完成浪费项目整改1011项,整改率达96.38%,实现创效1280.34万元。
“这一体系的实施,不仅帮助我们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提升了矿井的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财务管理科科长陈秋兰介绍道。
(精准查找浪费项目)
通过精准查找并消除浪费项目,他们已在采掘、机电、地测、通防、调度、安全、经营管理以及党建后勤等多个专业领域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了促进各专业之间的共同提升与进步,相关部门还专门编制了浪费识别优秀案例手册,供大家相互交流与学习借鉴。
值得一提的是,在“18610”浪费识别管理体系的推动下,该矿还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自主改善与小改小革项目。这些项目不仅进一步提升了矿井的运营效率,还为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们将继续推动浪费项目的排查与整改工作,通过‘18610’浪费识别管理体系,将消除浪费的理念融入日常运营,形成长效机制,持续提升矿井运营效率与经济效益,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该矿经营副矿长邱成栋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