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驿煤矿掘进工区党支部全面落实基层党支部建设“六个过硬”标准,将党建工作与安全生产、经营管控、服务保障、“一提双优”等工作深度融合,全力锻造“开拓铁军”,为矿井高质量发展构筑起坚固的战斗堡垒。
严制度,把牢党建“方向盘”
“党支部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支部必须发挥‘灯塔’效应,在各项工作中彰显‘过硬’的凝聚力、创新力和战斗力。”该工区党支部书记付茂军多次在支部会议上强调。
新驿煤矿掘进工区党支部现有职工203人,党员21人,下设党小组2个,担负矿井巷道掘进工作。面对职工人数多、党员人数少、点多线长、井下地质条件复杂等诸多难题,如何打造“过硬”,怎么才能算“过硬”?该党支部书记付茂军和支委成员经过反复讨论达成共识,要打造“过硬”党支部,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就要最大程度激发队伍的凝聚力、创新力,这样队伍才能有战斗力。为此,他们首先从建章立制开始,该党支部以矿党委“源党建”品牌为依托,充分发挥提效创效“动力源”作用,深化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明确“抓选配提素质、让支部班子过硬,抓管理树典型、让党员队伍过硬,抓制度促规范、让党内生活过硬,抓理论促学习、让队伍素质过硬,抓载体搭平台、让功能发挥过硬”五项标准,为打造“过硬”支部画出了“标准像”,让“过硬”支部建设有据可依。他们还通过开展党员故事分享会、我来讲党课等活动,创设新载体,丰富党员学习内容,锻炼提升党员的党性修养和综合素质,在全工区营造了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
为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他们还持续开展党员“责任制+”和“1+1+N”党员联系服务职工群众活动,为职工办实事,实现了党员人人参与,承诺践诺,互相监督,将党员双积分践诺情况与民主评议、评选先进结合起来,增强承诺制的实效性和影响力。同时,通过建立公开承诺制把党员干部保持先进性、践行先进性的实际行为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党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新机制。
抓学习,建强党员“加油站”
“上次党课主要讲的是党员如何在结合实际工作更好的发挥引领作用,重点有3个方面的内容……”在掘进工区支部党员活动室,支部书记付茂军正在给上次因为外出培训未上党课的同志补课。像这样的“一对一”专题补课,对于付茂军来说已经成为日常工作常态。有人说,“未参加学习的可以对照‘三会一课’学习记录本补课就可以了,不用那么麻烦。”可是,在付茂军看来,看学习记录的党课是没有灵魂的党课,既缺少生动性又没有感召力,“党课必须要面对面。”
针对支部党员三班倒、外出学习培训多、集中学习难度大的特点,该党支部注重层次和对象的区分,既精准“滴灌”,不让一个党员掉队,又创新形式,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从严治党要求传递到“末梢神经”。他们采取支部书记引领学、党小组专题学、支部委员督导学的“三学”模式,推行党支部流动党课、专题辅导、党小组微宣讲等形式,将学习教育落细落实,强化互动交流、答疑释惑,让学有痕迹、做有抓手。他们还坚持“互联网+党建”思维,充分利用智慧党建、灯塔-党建在线、学习强国等平台,设立支部党员“微课堂”等学习群组,既收集了丰富的学习资料,又可集中展示每位党员的好经验、好做法,党员只要开启手机微信、QQ,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参加学习,有效解决了基层党支部政治学习“人员分散难集中”的问题。
树品牌,强化“铁军”开拓力
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一个党员,一面旗帜。掘进工区党支部围绕中心工作,创立“三比一创”支部党建品牌。面对影响掘进的顶板、断层、排水等恶劣因素和专业技术人员少的困境,该党支部党员发挥“领头雁”作用,以“比安全”“比质量”“比进尺”“创效益”为工作目标,党员们时刻践行着“铁肩担大任、铁心保安全、铁志做贡献”的铁军誓言。他们想方设法突破瓶颈,降低成本,提高掘进效率,快速掘进成效显著。今年以来,仅6个月就完成井底水仓扩容改造,为十采区的施工奠定了基础。同时,通过改进支护方式、拓宽巷道、优化了通风提升系统。在开展技改活动中,节约费用20余万元,助力矿井实现降本增效。
“党支部工作抓实了就是生产力、抓强了就是战斗力。”该党支部书记付茂军由衷地说,加强支部建设不是“独角戏”,支部到底是不是“过硬”,最终还要体现在是否推动实际工作上。“一支部一特色一品牌”就是该党支部实现过硬党支部“有形化”的重要举措。
与此同时,该党支部着力打造“育才之源”,设立“党员示范岗”,成立“创新实训队”,集众智发明了压风加压装置,使喷浆距离延长至1200多米,实现远距离喷浆,并获得矿科技发明二等奖。去年以来,该党支部收集合理化建议35条,技术革新、创新创效项目20余项,累计创效150余万元。
过硬是标配,建设在路上。新驿煤矿掘进工区党支部,这支煤海的“开拓铁军”,必将在党建的引领下,勇往直前,攻坚克难,为矿井的安全生产保驾护航。